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科技日报通讯员 张学鹏 张成杰
扫去积雪,打开锁头,用铁锤敲掉井盖缝隙的结冰。1月23日凌晨,春运第10天,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叮叮当当”的敲冰声响彻大山。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牡丹江高铁通信车间通信工于静淼和张月在山顶上忙活了10分钟,才合力拽开了冻结的光缆井盖。
24岁的于静淼和其他3位20来岁的女通信工,负责检修哈尔滨至亚布力间的哈牡高铁通信设备。这些设备多设在山间原野。每天凌晨她们要背着20斤的工具,翻越雪岭,再钻入深井去检修通信设备。
随着2025年春运启动和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临近,铁路部门在哈尔滨至亚布力间增开了多趟哈铁动车组列车,于静淼和同事的检修频次从以前的90天一次增至30天一次。
“刚上班那会,以为检修通信设备是份轻松的工作,无非就是每天沿着光缆线路走一圈,但没想到每天干的竟是‘丛林探险’。”于静淼说,第一天上班,山高、路险、沟深的张广才岭就给了于静淼一个下马威。
“10月末这里就下雪了,积雪最深将近70公分。一脚下去,雪就没过膝盖。”于静淼说。
17座通信基站、直放站设备遍布张广才岭。山路崎岖,工程车无法驶入。于静淼和同事只能戴着头灯,沿着满是积雪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走到检修地点。1.5公里的山路,步行需要整整40分钟。
“一趟下来鞋里全是雪,脚冻得发麻。后来,我们就学着打绑腿,丑是丑点,但是真管用。”张月指着腿上细密的绑腿布条笑着说,她白皙的脸上冻出了两块红脸蛋儿。
每次检修有4人,29岁的张月是组长。外出作业时,她会多带一个小包,里面夏天装着防蚊虫的药,冬天则换成了“暖宝宝”。
随着生态好转,张广才岭上野生动物增多。夏天蛇虫遍地,张月和同事就随身带根棍子,边打草边走。
“夏天还好,只要对付蛇虫即可。到了冬天,真是寸步难行,后半夜上山,我们还会看到雪地上有大型动物的脚印。”于静淼说,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单位还派了一组男子检修队随行,一起爬到山上。男同事负责爬塔检修,她们下井作业。
有人称这群通信工是“通信马里奥”。“马里奥是经典游戏角色。他和我们一样,经常下井。”于静淼说。
高铁动车组间的通信依靠光缆,这些光缆设备装设在深度近3米的井中。于静淼较瘦,即使穿着两层棉袄,依然下井灵活。每到冬天,她就主动承担下井作业任务,因此被称为“大胆儿”。
井下漆黑一片,于静淼拧亮头灯沿梯而下,四周挂着手臂粗的黑色线缆。脚刚落地,于静淼就习惯性地用脚划拉一下地面,一些虫子四处逃窜。
井内空间狭小,纤细如于静淼也只能半蹲着。她掏出地线测试仪,检查地线绝缘状态。与此同时,其他两位同事正在井上机械室内测试光缆。
“‘大胆儿’,蓝管的9号光纤衰耗过大,需要处理。”于静淼胸前的对讲机里传来同事的声音。不一会儿,张月用绳索从井上递下来光缆熔接设备。
“光纤细,再加上井中光线不好,我们不能戴手套,全靠手指的触觉来作业。”于静淼说。她用刀子麻利地给光缆剥皮、切割,又将头灯拧到最亮,裸着手,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两根亮晶晶光缆丝放进熔接机的凹槽中。几十秒后,绿灯亮起。
爬回地面,于静淼一屁股坐在雪地里,大口呼吸着寒冷而新鲜的空气。
深夜,月光洒在雪地上,将大山照亮。“通信马里奥”们拉长的身影依然在山间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