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
不久前,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第23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曹露丹获得了单板滑雪女子平行大回转项目第12名,创造了个人最佳纪录。“‘冠军模型’对我训练和比赛的帮助,是此次实现成绩提升的重要因素。”曹露丹说。
“冠军模型”是全国唯一主要研究冰雪运动项目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设立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吉林省冰雪运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2月3日,吉林省冰雪运动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俊一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实验室不仅建成了全国首个冰雪运动大数据中心,还持续为冰雪运动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冠军模型”助健儿获佳绩
“冠军模型”通过全方位的数据监控,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运动员定制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以帮助其优化自身技术和身体素质。此外,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冠军模型”还能够对运动员综合能力数据进行评估。
吉林省冰雪运动重点实验室中,在8台超高清相机与图像采集设备的“注视”下,短道速滑运动员马威执行着一个又一个技术动作;在另一侧的电脑屏幕上,虚拟运动员正复刻他的姿态与运动轨迹,并实时上传至大数据平台……
“基于马威的个人情况和特点,我们对他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康复和训练。分析已有数据后,我们可以看出最近一段时间马威的训练效果不错。”吉林省冰雪运动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矫杰说。
“经过10多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对7个大项16个分项的冬季运动项目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涵盖超过2000名国内外运动员的基本信息、体能数据、比赛视频等。现在,数据库累计储存超过10亿条数据。”刘俊一介绍。在此基础上,实验室最终对数据展开了学习与分析,以此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揭示通往冠军之路的科学方法。
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期间,该实验室还承担了吉林省体育代表团部分参赛项目的科技助力、体能训练、数据分析以及康复恢复等任务。科技保障服务获得了代表团、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肯定。
尖端冰雪装备“中国造”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人喜欢上冰雪运动,冰雪这一冷资源正在变成热经济。前不久,吉林省印发了《关于推动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推动冰雪装备“吉林制造”,围绕冰雪竞技与冰雪旅游需求,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开展冰雪装备器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快推动冰雪装备器材“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
刘俊一回忆,在实验室创建伊始,团队便已确定竞技与产业双轮驱动的战略目标。在先期积累了大量数据后,研究团队把突破口瞄准了冰雪装备。以此为契机,研究人员把实验室搬到运动场、请运动员走进实验室,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冰雪装备研发问题。以前,一块品质过硬的竞速滑板价格可达1.5万元。“经过长年探索,我们自己推出、已经量产的滑板价格在4000元左右,颇受市场欢迎。”刘俊一说。
基于产学研用一体化理念,实验室团队历经数年研发,推出了FCPS系列高科技冰雪装备。除滑雪板之外,团队还基于大数据和3D打印技术推出了滑雪鞋垫、头盔以及功能性滑雪眼镜等装备。
“我们不仅关注冰雪运动的竞技表现,更希望通过科技的赋能,助力大众参与冰雪运动,并为冰雪经济注入新活力。”刘俊一说。目前,该实验室已经与3家吉林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生产、销售和经营冰雪装备。未来,该实验室将打造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商标和广泛使用人群的国产冰雪装备,并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