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灯摇珠影春料峭

2025-02-03 08:54:3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2月3日我们迎来了立春节气,当立春遇上初六,迎春纳福,万象更新。

农历春节一直到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有挂灯笼的习俗——人们放鞭炮、挂红灯、贴春联,以此来驱赶“年兽”,保护家园平安。灯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挂起红灯笼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寓意着驱邪避凶、迎接好运。

灯摇珠影 拼角成灯

我国古代灯具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已有相关记述。漫漫数千年里,灯具作为光明的载体,伴随着社会演进而不断发展,至清代渐臻鼎盛之境。

清代宫灯主要有挂灯、座灯、手把灯和桌灯四个种类,灯罩多使用半透明/透明材料,常用的有玻璃、丝织品、皮、角、纸等。其中,使用角甲质材料制成的灯体的灯具最为独特,它就是“角灯”。

角灯是以犀角、玳瑁及牛羊角等动物防御器官或外甲为原料制作的宫灯。这些材料经软化拉伸形成半透明材质,是一种绝佳的灯材,既可直接制作灯体,也能制成灯片装配在其他材料的框架中。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牛角画云蝠开光万年吉祥纹葫芦式挂灯为例,其透光性好、轻巧致密,还能防风防雨。配以表面彩绘,灯烛点燃时更显流光溢彩。

妙手精修 重现华彩

宫廷灯具美观精细、制作考究,据文献记载,清宫之中一盏宫灯动辄“造价万金”,在宫廷生活中亦属奢侈之品,被皇帝谕为“上好什物”。

也由于其组成材料和结构都很复杂,意味着宫灯的修复需要综合多种材质文物的修复工艺。总体来看,宫灯的保护修复分为灯体修复和牌穗、宝盖、络子的修复。前者根据灯体材质选取适当的修复方法,常规操作是除尘、封护、粘接和补配。后者则主要有珠串的除尘、整理、矫形、重穿和补配等修复操作。

灯体的修复过程离不开材质与工艺的分析,例如对于彩绘颜料进行光谱分析确定文物中使用的颜料种类,对于胶结材料的检测确定使用的胶结剂种类。如今对于宫灯中使用的角片来源,科学检测也给出了新的解答。通过对宫灯角片样品进行线粒体DNA技术测序检测,提取角片中蛋白质的DNA,扩增后测序并比对标样的方法,就可以知道灯片制作使用了哪些动物的角了。

一盏宫灯,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一双巧手,揭开了工艺的神秘面纱。起源于汉代、兴盛于隋唐,至臻于清代的宫灯,仍然是我们新年美好祝愿的寄托。让我们辞别旧岁,迎接新春,从春天出发,迈向新的征程。

设计:杨凯

记者:李梦一

资料供图:故宫博物院文保修复部镶嵌文物修复组 

学术支持: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