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除夕晚上,东莞虎门,湖北荆州人胡冰的家里灯火通明。桌上摆满了荆州龙凤配、千张扣肉等湖北名菜,还有东莞本地的烧鹅和盆菜。过去的11年间,由于工作繁忙,每逢春节这一阖家团圆的时刻,胡冰的家人都会跨越千山万水,在东莞团聚。
作为一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东莞有超过800万常住人口,其中大部分来自外地。过去,每逢春节,许多人会暂时离开这座工作的城市,回到老家与亲人团聚。但如今,越来越多家庭选择在东莞过年,这座城市正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来自河南的王大爷和老伴今年又一次来到东莞过年。他们的儿子是松山湖一家电子公司的技术员,儿媳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近几年的春节,已经在东莞定居的王大爷一家人,都是在南阳老家和东莞两地“切换”着过。
王大爷的儿子小王是新一代产业工人的代表。他大学毕业后选择来东莞工作,如今已经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与父辈不同,小王对东莞的认同感更强。他不仅在这里工作,还在这里安家、生活。春节期间,他更愿意让父母来东莞,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两代人的故事,折射出东莞的变迁。从老一辈的“打工者”到新一代的“新市民”,东莞正以它的包容与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扎根。
东莞曾是“世界工厂”的代名词,流水线上的工人是这座城市的标志。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东莞逐渐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科技、智能制造转型,新一代产业工人——技术员、工程师、设计师等群体比例逐年增加。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春节期间可能需要值班或加班,这也催生了“反向过年”的新趋势。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时刻,但对于东莞市中电爱华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胡冰来说,却是坚守岗位、守护“第二故乡”的时刻。从2013年外派至东莞,到如今扎根虎门,胡冰用11年的坚守,诠释了“2亿分之一”的责任与担当。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6年以来,超过2亿人在东莞奋斗拼搏过。
“东莞不仅是我事业的舞台,更是我生活的家园。”胡冰感慨道。11年来,他见证了东莞的飞速发展,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产业结构的升级,从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到市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这些变化不仅为胡冰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也让他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据统计,近年来春节期间来莞团聚的家庭数量逐年增加。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十大热门迁入城市,东莞排名全国第六位,仅次于上海。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东莞的变迁痕迹:从“世界工厂”到“宜居之城”。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