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项目建设加速度

2025-02-02 20:18:5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龚勋

2月2日,寒意正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正加紧施工中。该项目由中建三局二公司承建,建筑面积约32.17万平方米,分东、西两区建设。作为江苏省重点工程,该项目投用后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和全国中医药改革发展的重要基地。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项目经理吴飞飞介绍,建设过程中,团队将技术创新作为推动高效建造的核心动力。运用先进施工技术,针对体育馆等大型网架结构的吊装难题,技术团队采用斜屋面网架结构半单元体吊装施工技术,有效解决网架在吊装过程中出现倾斜摆动、挪动困难的问题。

同时,项目还采用基于BIM技术的仿古建筑屋檐现浇檐口施工技术,提高戗角脱模成型的质量,避免模具合并过程中的错位和对位不准等问题。

作为苏州市2024年度苏州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项目团队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建造设备,不断实现数字化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5G无人塔吊的应用,让项目高空作业实现“数字全景”;塔吊司机不用“爬梯”,地面就能完成作业。智能施工升降机无须专人值守,可24小时连续自主作业,梯笼内置的人数AI识别、载重感应控制等功能极大提升安全性。

“我们现场还引入了整平、抹平、磨光等智能机器人,相较传统的建造方式,引入智能设备后,既方便工人施工,又提高了现场的整体施工效率,项目施工作业效率大约能提高15%。”项目技术总工卢小明说。

在追求高效建造的同时,项目团队始终坚持文明施工、绿色建造。施工采用900t静压机(柴油发电机)进行预制桩施工,设备运转无震动、无噪声,大大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项目还广泛使用太阳能路灯、设置智能水电表等设备,可实时监测水电能耗发展趋势,成功降低15%的水电消耗。

在建筑材料管理上,项目团队同样下足功夫。项目对废旧槽钢和工字钢短料等进行材料分离堆场回收后进行标准化加工,废旧建材再利用率达到85%,实现环保节材。为降低工地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还周密部署喷淋系统,将其与工地扬尘监测系统联动控制,高效率地实现工地现场抑尘降尘功能,为周边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据悉,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项目预计2025年7月竣工交付。建成后,这所国家级大学将为苏州带来中医药行业内顶级的科研、学术平台及医疗教学资源,助力苏州成为长三角地区和全国中医药改革发展的重要基地。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