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李淑敏
2月1日22点,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昌南机务段武客技整备场寒风刺骨,一辆辆机车排起长队等待入库整备。入库侧线上,一个约15米高的白色圆柱形装置发出响亮的轰鸣。一辆机车停在其下方,正在进行上砂作业。
“机车上砂,就是为让机车在行驶途中可通过洒下的砂砾增大轮对与钢轨间的摩擦力,就像雨雪天我们会给汽车轮胎安装防滑链,机车有了‘移动防滑链’就不会在钢轨上打滑。”该段上砂组职工赵启明介绍,这个白色圆柱形装置就是武昌南机务段新引入的智能化机车上砂器,由1个高约20米的储砂罐、4个砂柱和8个砂枪组成。
用它给机车上砂就好比在加油站给汽车加油,人只需手握砂枪插入机车砂箱口即可自动加砂、加满即停。“我们只需将袋装石英砂投入进砂口,设备会自动完成除尘、干燥、过筛等工序,方便不少。”赵启明说。
武昌南机务段配属机车实行长交路跨局轮乘,运行牵引区段辐射鄂豫湘赣等九省二市,途经山区、丘陵区段,运行距离达到1500多公里。春运期间天气寒冷钢轨易结霜,机车交路频繁,客流量大,机车回库后,8个砂箱的砂都基本见底。相比于其他作业,上砂这个“冷门”工种一直是外界眼中的体力活。
曾经,手推车、砂铲、砂斗是他们工作的全部工具。为给入库机车加砂,上砂工每天上班都要推着300多斤的手推车在距离100米库房与整备场间来回运砂近20趟,然后用砂斗一斗一斗给机车人工加砂,一台车要花费20到30分钟,一个班下来得挥手上砂1500多次。遇到冬季雨雪天气,还要格外注意检查砂箱内是否存在板结砂块、定期疏通撒砂管。
“尤其是春运期间,为保障安全运输,我们一天可以走3万到4万步。”赵启明说,以往春运,班组要提前一两个月开始做准备,以确保有足量合格的砂砾;现在,原料换成优质石英砂,设备能自动完成所有处理工序,工作效率高、效果好,“准备时间大幅缩短,加满一台车8个砂箱只需不到10分钟,真是科技改变生产方式。”
6点10分,最后一台车整备完毕,赵启明摘下口罩走进休息室,此时,他已经完成了34台机车上砂作业,累计加砂272箱、近2000公斤。
“HXD3C机车马上要出库,砂量不足,请补砂。”6点40分,对讲再次响起,“这趟车要牵引客运列车往郑州去,一路上隧道、坡道多,砂量必须充足。”赵启明迅速戴好口罩,迎着朝阳向整备场走去。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