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伴随城市规划的全方位升级迭代,大量架空线路化作一条条隐匿于地下的“大动脉”,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输送着发展动力。春节前夕,记者跟随来自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的电缆运检工姚佳池、李炬和秦梓轩,一同前往地下15米的电缆隧道进行巡检。
一条长约6公里的地下隧道,这些年轻人每天走一个来回大约耗时4个小时,他们的工作任务是对电缆线路进行红外测温、接地环流测量,还要检查隧道内水、电、消防系统状态。春节期间,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四班11名平均年龄29岁的员工接力守护地下光明“防线”。
悬挂式智能机器人、机器狗、履带式消防机器人……近年来,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积极拥抱数智化转型,构建起“智能巡检+智能检修+智能平台”运检新模式,智能机器人与数字化检测终端的应用,使电缆线路运检模式从“事后检修”转变为“事前诊断”。
截至目前,国网西安供电公司运维330千伏超高压电缆141.43公里、隧道67.33公里,运维超高压电缆长度与隧道长度均位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