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今年是蛇年,我们特地安排有小蛇角色的《斗鸡》等儿童皮影戏,希望孩子们能真正喜欢皮影戏、爱上皮影戏、传承皮影戏!”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二,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复州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艺术团皮影组长孙淑媛正带领队员们演出,看到记者到来,孙淑媛组织大伙儿热情地向记者展示艺术团排练数月的剧目。
几尺布、一盏灯,就是舞台。皮影戏演绎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中华传统的文化和传承。复州皮影戏是辽宁省瓦房店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在明朝传入辽南地区,复州皮影文化由此开始形成,经过传承和演变,最终形成了扎根本土、具有地方特色的复州皮影戏文化。复州皮影艺术活动距今约有300余年的历史。
复州城镇文化站站长王晓昆向记者介绍,1949年,复州城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牛正江绘制身着时装的新影人,制作《参军光荣》《支援前线》等皮影戏,由学校师生共同演出。这是复州城地区绘制新影、制作新影、演出新影戏的开始。1959年,三台公社(今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业余剧团,编演戏剧《半石苞米》,利用皮影戏唱腔,由演员上台表演,并将新排的戏剧定名为“辽南影调戏”。20世纪70年代开始,复县评剧团利用并改革皮影戏的唱腔,编排演出了30多部辽南影调戏,受到广大观众喜爱和认可。2002年1月8日,辽宁省文化厅正式将辽南影调戏更名为辽剧,从此结束了辽宁省没有自己地方剧种的历史。
“复州城镇2025年农历蛇年春节系列活动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期间上演,每天两场,春节期间演出活动总场次约为30场。”复州城镇党委宣传委员梁爽介绍,除春节外,复州城镇每年的“三节一会”(桃花节、啤酒节、丰收节、新春灯会)都会开展皮影演出活动。此外,每年4月至10月末,复州皮影戏及复州东北大鼓都在复州城镇家廉国兴馆团体演出,为参观学习的群众表演《珍珠黄金饼》,其间演出约70余场。
如今,在复州当地从事皮影戏的成员已有30人,除了参演复州本地活动外,还会到大连市金州区、长兴岛等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