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央视记者 周培培
今天(1月27日),“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临展厅举办,展出最早的距今约2万年的陶片,科技考古工作人员现场拼对、修复唐代龙首。
本次展览通过窑火万年、璞玉良工、吉金奇技、服锦华章、匠心妙手五大单元,共展出精品文物古籍共125件(组),全面展示对陶器、玉器、青铜器、纺织品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文物保护技术,并专门设置实验室考古展示区域,让观众近距离、真实地感受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魅力。
第一单元窑火万年,展出文物25件,呈现我国烧制陶器的悠久历史、卓越的科技水平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
“最早的陶片”——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距今20000—19000年的陶片,实证我国悠久的制陶史。
同时展出十余件精美绝伦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距今5300—4000年)。彩陶这一突破性创新,自东向西、横跨南北,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彩陶之路”,既是早期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首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前身。
还有一件重量级文物——红山文化陶塑人像,承载着祖先崇拜的文化根脉。
第二单元“璞玉良工”,展出文物70件(组),用考古发现实证我国玉器近万年的技术史和文化发展史。展示有玉料种类、玉器制作和玉器修复,通过微痕分析等科技手段来呈现中国古代高超的治玉工艺。其中还展出了一组三件玉钩形器,均属于红山时期,分别出土于红山文化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和商代殷墟妇好墓中,展现了古代玉器和玉文化的流动与传承。
第三单元“吉金奇技”,展出文物20件。该单元分为铄石成金、范铸成器、光阴续篇三个部分,以操作链的视角,展示了青铜器从铜矿开采、铜料配比,到块范制作、合范成器,最后对出土残损青铜器进行修复的完整流程。以铜觚、铜罍为例,直观地体现块范法这一中国青铜器独具特色的制器技术。
第四单元“服锦华章”,展出文物古籍5件(组)。重点展示了新疆出土的且末扎瓦艾日克墓地出土毛织物残片,残长1.1米,宽37cm。其纤维材质为毛。纤维加捻形成纱线,染成土黄、土红、蓝灰三种颜色,并采用斜编、绞编、织造的方式,将其纱线加工成6条2.5cm宽的斜编绦带、若干块褐(平纹毛织物),绦带、毛褐相互缝缀而成,体现了古代先民高超的纺织工艺。
第五单元“匠心妙手”,重点展示实验室考古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展示有海昏侯M4棺盖、棺底遗迹、山东前掌大遗址漆器等套箱4组,以及正在现场拼对、修复的河北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唐代龙首1组。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今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