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春节临近,走进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阿克特克提尔村,一幢幢新房整齐排列,炊烟升起,村民们在明亮温暖的新居里忙碌着。
2024年1月23日2时9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距离震中41公里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震感强烈,造成当地部分房屋倒塌和受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一年来,在自治区、州住建部门的支持下,阿合奇县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聚焦农村住房、放牧点生产用房(居住)、城镇住宅三大关键领域,稳步推进城乡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每一位受灾群众都能有安居之所。
在重建选址环节,当地严格遵循避开地震断裂带(地震活动断层)、山体滑坡区、洪水河道等危险地带的科学原则,实现精准科学选址。选址确定后,阿合奇县迅速组织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展用地审批、林草手续办理等工作。为保障重建工程质量,选派7名建筑相关专业人员下沉到各乡(镇)场,为重建工作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与工程质量监督。
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灾后重建成果显著。目前,1871户农村抗震安居房、2073套牧民越冬生产用房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群众陆续乔迁新居。
“新房安装了壁挂炉和地暖,跟城里人的生活一样方便,住着特别踏实。”阿克特克提尔村村民阿西木·木拉提说,屋外还有个宽敞的小院,等过了冬天,要在院子里种上花和蔬菜,把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阿合奇县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高维杰介绍,重建工作综合考虑群众住房保障、自筹能力、个人意愿等方面的因素,分别建造了面积40平方米、60平方米和80平方米的3类住房。其中40平方米的免费向群众提供,60平方米和80平方米的,分别支付2.7万元、5.4万元的自筹款,支付自筹款部分贷款还可以享受3年免息政策。
2024年10月,苏木塔什乡克孜宫拜孜村村民哈孜别克·托合提纳扎尔和妻子完婚,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一套80平方米的安居房。“新房里水电暖全都配齐了,自己还享受到免息贷款政策,日子更有奔头了。”他说。
“冬窝子”曾经是阿合奇县当地牧民自建的放牧越冬重要居所。受地震影响,各牧业点的“冬窝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在重建工作中,各牧业点的“冬窝子”已被一座座整齐的彩钢抗震房和规范的集中羊圈代替。
在库兰萨日克乡别迭里牧业点,室外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5℃左右,而在阿曼·尤力达西的彩钢抗震房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6℃以上。
阿曼·尤力达西告诉记者,以前用石头搭建的“冬窝子”不仅四面漏风,而且安全性不高,在去年的地震中受损严重。现在新建抗震房里不仅暖和,还配套了家具、充电设备等设施,外面还有宽敞结实的羊圈。“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说。
如今,走在阿合奇县的乡镇,道路规划平坦畅通,水、电、通讯等设施完备,新建房屋室内布局合理,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各族群众从“有居”到“优居”的转变。
从一张蓝图到实景画卷,从满怀期待到终成现实,一年来,阿合奇县震后恢复重建的一个个民生项目,让这个地处高寒山区的边疆小城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