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1月25日,记者从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获悉,据该站技术人员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北京市有近50家蔬菜园区可以采摘韭菜,各涉农区均有一定规模韭菜生产,总上市量超过20万斤鲜韭,多个园区的韭菜已经提前爆单。
韭菜生产中容易遇到韭蛆、灰霉病、苗期杂草的困扰,会导致减产严重、产量波动、农药残留超标和用工成本过高等系列问题,成为各地的韭菜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障碍,出现产业严重萎缩的情况。为克服相关问题,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成立专门技术团队,在多年试验研究基础上集成“保护地韭菜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在京郊示范、推广应用效果表明,该项技术可靠性很强,无论在一棚半棚小田块还是50亩以上的规模化韭菜园区,均可以实现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韭菜健康生长,达到较高水平的稳产,核心示范田每年可以收获3刀,每亩年产量稳定在5000斤以上。该项技术2023年获评全国农技中心百项主推绿控技术,2024年获评京津冀主推农业技术,以此为核心技术的地方标准《韭菜生产技术规程》(DB11/T 2146-2023)于2023年9月发布,从技术层面破除了韭菜产业发展的障碍,对产业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
近年来,在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技术团队全程保姆式的技术服务支持下,各区蔬菜基地种植韭菜的热情空前高涨,京郊韭菜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至今,京郊韭菜种植面积已连续8年扩大,种植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规模超200亩大型韭菜基地1家,10亩以上韭菜园区5家,超过60%蔬菜全程绿控示范基地有韭菜种植,新增韭菜田的绿色和有机认证比例超过90%,浓香型的深休眠有机韭菜越冬栽培技术在北京市多个区得到应用。
此外,京郊特色韭菜产业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例如大兴区瀛海五色韭菜、青韭、盆栽囤韭,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实现有机化栽培,满足市民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顺义区北石槽镇食为先生态园区生产的“以食为先韭菜”因其安全水平高、口感品质佳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2024年特质农品名录;同时通过农旅融合,部分园区开展韭菜采摘和韭菜花节等活动,不少市民也陆续开展阳台韭菜种植,韭菜在市民下乡和农业进城等方面也发挥了较好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