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春节将近,已是深夜,天津站内仍是人来人往、颇为繁忙。24日正值周五,很多刚刚走出铁路出站口的旅客发现,虽然已过了晚上十一点,但天津地铁2号线、3号线仍在运营。
“平时在北京上班、周末回天津,公司位置比较远,常常只能买晚班车回家。之前这个时间下车后一般会错过末班地铁,现在高铁地铁‘无缝衔接’,回家方便了不少。”刚刚乘坐京津城际返津的乘客梁先生感慨道。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过起京津“双城生活”,乘客对于京津城际的需求有所增长,周五晚上、周一早晨往往是“通勤高峰”。
为应对铁路客流变化趋势,天津地铁时刻表也在去年“上新”了——除9号线外,天津轨道交通线网每周五晚上延长运营服务时间30分钟,基本能够与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等重要枢纽车站京津城际末班车到站时间“对齐”;看似调整不多的早班车时间表实际上也处处显出用心,通过以“多点发车”取代传统的“双向对发”,不少地铁站的首班车时间明显提前,为“赶早”跨城通勤的乘客送上“加速包”。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之一。“延时半小时”的暖心举措,正是天津创新综合运输服务机制、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缩影。
京津城际重联和长编组列车开行,京津冀毗邻区跨省公交、定制快巴线路纷纷开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志楠介绍,在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天津也加速推进体制机制“软联通”,不断拉近京津之间的“时空距离”。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天津轨道交通线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晨介绍,针对进一步打通京津出行“快速通道”等课题,公司及相关部门在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带领下,一同到天津“三站一场”深入调研,了解末班时段客流量,并根据轨道交通“天窗”时间要求及乘客需求综合作出了延时半小时的决定。
与此同时,铁路等部门也与地方联动发挥合力,建起协同工作机制与数据“一张网”。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站客运车间业务指导李瀛介绍,铁路部门与城市轨道交通及时互通,实时掌握运行图状态、客流情况等,针对调图、加车等情况提前进行对接。
“我们根据地铁接驳时间在站内加强人员配备,调整地下候车厅工作配置、优化值班流程,全力以赴为乘客做好接驳服务。”李瀛说。
在周五晚间常态化延时运营的基础上,天津轨道交通部门还加强动态分析研判,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大客流”。肖晨说,公司配备了自动化客流监测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轨道线网“实时把脉”,在线路拥挤时及时与属地、司机、车站对接,快速调整交路、压缩间隔。
“最初我们只有‘工作日图’‘节假日图’这两张‘调度指挥图’,随着对节假日、晚高峰、夜间等时段客流强度特点的深入研判,我们针对‘五一’、国庆假期、跨年夜等制定了‘节前图’与更有针对性的‘专门图’等,实现运量、运力的更优匹配。”肖晨说,今年春运期间,轨道交通也将重点关注“三站一场”的实时情况,加大检修、巡视与人员值守的力度。
据介绍,天津地铁末班车延时后,日均客运量增加1.3万人次以上,惠及大量京津通勤乘客。“小小的改变,让人们在京津间乘坐高铁与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意愿与便利性进一步提升。”肖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