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明源 华凌
1月24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电局、市文物局正式发布《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2024年,北京市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2400家,大模型产品备案数为105款,均居全国首位。这些科技资源为新型文化业态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北京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2024年1—11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7.5%。新增2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市文化企业数量超过83家,占比约20%。此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2024年新增5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共计16家融合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要突破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关键技术,实现5项以上重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打造10个以上科技赋能文化标杆应用场景,促进100项以上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建设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切实推动文化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行动计划》主要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应用场景建设、营造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生态三个方面发挥作用,涵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重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增强文旅场景智慧化体验、助推广电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物保护数智化、打造科技文化创新载体、促进文化科技交流合作、加强文化数字内容智能治理八条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