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2025-01-25 10:41:5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机制创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之一。近日,记者从厦门大学获悉,该校通过市校共建嘉庚高新院这一新机构,积极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我们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建立了依托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为主体的‘一门式’技术转化服务机构及服务体系,管理办法以‘放、管、服’为原则,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张表、一门式’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沈小平介绍,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不能转、不好转、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其中解决“不敢转”“不会转”问题,是破解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关键问题。对此,厦门大学在创新转化机制、简化服务流程、提高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

2022年3月,由厦门大学、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成立,创新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规范、明确技术经理人岗位职责,对转化项目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

沈小平说,从成果的界定、评估,到制定具体的转化方案、选择转化路径——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这不是科研人员擅长的,尤其是会浪费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通过建立“基本薪酬+服务绩效”的技转人才激励机制,完善职务评聘办法和评价体系,积极协助科研人员。目前,该院在职技术经理人21人,均经过了“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初级、中级、高级技术经理人专业培训。“他们不仅要熟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文件内容、转化模式、业务流程等,而且要具备政策法规运用、前沿技术判断、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评价、市场调研分析、法律合同谈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截至2024年,嘉庚高新院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建立各类校企研发平台24个,转移转化各类知识产权共74项,推动成立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创新企业70家,其中入驻创新转化人才团队企业26家,双百领军创业人才企业2家,累计实现产值2.6亿余元,已初步成为厦门大学与其他本地院校、院所、企业创新合作纽带和桥头堡。

据悉,2021年11月,厦门大学发布《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内容涵盖科技成果申请预评估分类及赋权管理细则、转化价值审核细则、转化合同管理细则、作价投资细则等,从制度上解放了科研人员思想。随着管理办法的出台,2021至2023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情况实现飞跃,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类项目数量从38项增长到72项,合同金额从5260万元增长到22372万元。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