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近日,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深入萍乡市,对当地的稻鱼螺综合种养殖与螺加工产业展开调研,助力螺蛳产业发展。
专家团对上栗县三十六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稻鱼螺综合种养模式进行调研,体系专家为基地引入了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优化了稻田的生态环境,开展水稻、鱼类、螺蛳的共生共养,实现了“一田多用、一田三收”。体系成功帮助上栗县6个乡镇16个村打造稻鱼螺种养基地16个,试验示范面积1500余亩,这种绿色、高效的综合种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
随后,专家团来到江西三螺食品有限公司,针对螺加工产业中存在的螺废弃物问题进行指导。螺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浪费资源。针对这一问题,专家们不仅提出了采用生物转化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还亲自进行了现场采样。
采样过程中,专家们收集了不同环节的螺废弃物样本,包括螺壳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副产品。这些样本将被带回实验室进行成分分析、微生物活性评估以及潜在价值挖掘等多方面的研究。相关科学分析,旨在为企业实现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环境压力。
近年来,上栗县顺应市场消费新需求、新业态、新场景,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引领,构建起“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相融合”的田螺全产业链。
目前,上栗县的田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拥有十余家田螺食品加工企业和170余家田螺夜宵店。其中,三螺、鼎弘、楚王、宏冠等一批优质企业脱颖而出,产值近亿元。这些企业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记者了解到,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的系列工作为江西省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