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王暾:发展多灾种预警技术  优化预警响应机制

2025-01-22 14:30:4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刘侠 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1月21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成都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四川进一步优化预警技术、加强高可靠预警技术应用、优化预警应用机制,保障全省安全。

“四川省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灾、全年防地震。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山洪泥石流临灾预警系统,这体现了四川省率先进行灾种预警体系建立与服务的探索。”会上,王暾结合这一背景,针对四川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提出了两点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四川可以从山洪泥石流预警延伸到多灾种预警。”王暾说,多灾种预警包括滑坡、泥石流、山洪、内涝、山火等灾害的预警。由于四川已在推动跨部门的山洪泥石流预警系统,那么推动多灾种预警就是较为自然的、一体的,这也使得四川面向全国先行先试多灾种预警的技术、机制、服务。

“此外,我们要优化预警响应机制。”王暾介绍,由于山洪地灾预报预警是基于未来24小时、6小时等降雨预报推算的,因而常出现误报、空报,特别是对强降雨,预报强度、落区的准确性不高,导致一些民众对于提前预警不信任。

“因此我建议,对于不同可靠度的预警信息,应采取不同的应用对策,即需要结合山洪泥石流临灾预警体系的建立,提前准备好优化预警应用对策。同时,科技部门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的方式,提高灾害预警技术,而应急部门等应持续推动高可靠预警技术的应用,促进应急体制、机制的完善。”王暾说。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