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将迎中阶智驾需求井喷  新能源车企如何应战

2025-01-22 13:35:4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近日,易航智能对外宣布,国内新一代城市记忆领航智驾方案将于2月首发量产落地。国内最受消费者欢迎价位的车型有望拥有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功能。

中阶智驾是目前智能化浪潮真正的主战场,因其搭载在10—20万元的车型上,对应中国乘用车51%的市场份额,市场容量最大。

过去,受限于芯片选型,中阶智驾虽成本较低但性能体验一般。随着最新算力平台的出现,2025年开始,前代方案正在被快速替代,中阶智驾有望在成本更低、性能更高的芯片上落地。

中阶智驾市场爆发是产业链多年沉淀的结果。一方面,上游成本显著下降。包括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成本下降,也包括地图成本的下降,此前中阶智能驾驶依赖高精地图,成本高昂,但目前可采用无图方案。另一方面,多年量产经验带来技术升级,已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公司,经近十年持续迭代,打通各个技术环节,不仅让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还实现了降本增效。

作为最早一批成立的智驾科技公司,易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陈禹行表示,正是凭借多年量产积累的全栈能力——既有量产的工程化能力,又有自研的感知算法,让他们可以灵活匹配车企需求。例如,面对车企提出降低成本的需求,易航智能曾在16TOPS算力的芯片上,量产高速NOA(点到点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而此前高速NOA至少需要30TOPS算力的芯片。“这凭借的就是全栈技术,通过提升智驾软硬件匹配效率,充分激发算力,同步优化算法来实现。”陈禹行说。

目前,易航智能最新的中阶智驾方案,可实现高速NOA、城市记忆领航(通勤NOA)和跨层记忆泊车等高阶功能,匹配BEV无图方案,大部分情况下已经能够平替高阶智驾的体验,方案成本不到5000元。而根据国金证券2024年的行业成本分解测算,一套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总成本约在1.7万元—2.3万元之间。

中阶智驾并非汽车行业传统的技术应用,它涉及到感知、决策、规划、控制等不同模块,开发过程中不仅需要软硬件高度耦合,也需要感知和规控等算法高度匹配,还得考虑成本,是个系统工程,将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供应链从以往金字塔的单链结构向网状融合结构变革。      

在生态体系的加持下,供应商能够最大程度帮助车企降低开发中阶智驾的集成困难、错误累加、响应延迟等问题。二者边界将逐渐模糊,走向深度协同。

责任编辑:何沛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