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日前,由中国科协企创中心、农技中心、内蒙古科协主办的首届“科企咖啡厅”活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来自林草产业、治沙产业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学者和产业链企业代表等相聚一堂,搭建起“政企研”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助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实效。
据介绍,“科企咖啡厅”品牌项目旨在赋能组织、服务科技工作者,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搭建以“人”为核心,以“科技”为主题的专业化交流平台,促进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跨界交流。在三个月的活动准备过程中,主办单位与内蒙古科协、蒙草集团等单位一起凝练了草产业及生态修复产业方面有关基础性问题及产业发展关键核心问题,并计划将这些问题推送至有关部门,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会议围绕“三北”防沙治沙草种质创新与培育、“三北”沙化荒漠化治理技术模式和科技小院创新发展成果模式等主题设置高端论坛,“政企研”各方梳理需求清单,促成“乌拉盖管理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蒙草生态”三方签约草原碳汇项目等一系列合作,同时筹建启动首个国家草类植物新品种测试站,推介“草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减排标准体系”“沙化草原治理技术规程”,为“三北”工程建设提供草种、技术、资源等科技支撑。
世界水土保持学会副主席、国际荒漠化协会联合主席王飞在活动致辞中表示,内蒙古是“三北”工程的主战场,三大标志性战役有“两个半”在内蒙古。内蒙古具有风光资源和“沙戈荒”资源优势,具备将“三北”工程建设与新能源开发有机融合的潜力。目前,内蒙古正在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凝聚全国科技资源和草业企业的力量,解决草业生态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和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记者在活动中解到,正在呼和浩特市筹建的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针对我国“三北”攻坚中关键技术问题,选育“三北”地区多年生牧草新品种与配套良繁技术研究、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以及光伏下沙化土地生态治理与高效利用及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示范,并围绕草生物育种、饲草生产、“三化”草地精准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协同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承办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