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院:“工学结合”培养未来的“飞机医生”

2025-01-17 19:53:5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刘侠 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其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成都航院)的“航空基本装配技能训练”等课程入选。

该课程有何创新之处?目前学院航空领域专业建设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1月15日,科技日报记者前往成都航院展开采访。

“工学结合”强技能

“我们这门课程主要是为高职院校在读飞机维修类专业大一或大二学生开设的,着重培养学生在拆装飞机部附件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知安全、勇担当,能拆装、会评估,懂方法、善分析’。”“航空基本装配技能训练”课程负责人、成都航院通用航空器维修教研室主任张驰说。

张驰主持了课程中“航空螺纹紧固件拆装与保险”课程,承担了“航空器模拟设备拆装”等模块教学任务,他告诉记者,该课程教学团队主要包括4名校内教师和1名企业兼职教师,团队成员均获得民航维修执照培训教员资质,取得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具有5年以上的飞机维修经历。

以“工学结合”的理念重构课程,按照从模拟设备仿真任务到实体飞机真实任务组织教学是团队一致认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强调实际的技能应用,如果学生只是简单在网站上看视频、做习题,那这门课没有任何意义。”张驰表示,在课程中,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先通过基础任务培养基本技能;再将操作条件换到复杂环境,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真实航空器上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能力的提升。

谈及该门课程的特色创新之处,张驰表示,课程创新采用的“3-4-4”式教学模式兼顾了方法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培养和工匠精神培养,有助于锤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具体而言,课程开展“3测试”提高训练强度,设定“4反馈”跟踪学生学习轨迹,创设“4关注”的增值成绩池,量化增值评价。

张驰说,目前已有10022人参与了“航空基本装配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最近一学期有874人选课,477人通过考试,367人线上课程成绩合格,学生对教学团队中教师的评价均超过98分。

构建高水平航空专业集群

“我们按照‘型号牵引 精准对接 超前设置 集群发展’的思路,围绕航空制造、运营、维修全产业链打造高水平航空专业集群,前瞻性开办了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调试技术等10余个紧缺急需专业,目前已是航空类专业布局最全、实力最强的高职院校。”成都航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何龙说。

在成都航院,学校还建立了符合产业需求的教学、培训、科研需要的,包含歼8、波音737在内的20余架飞机,50多台各型航空发动机,40多套空客A320/波音B737NG模拟器等虚实结合的训练设备及结构修理等各类实验室。校园内,随处可见身着工装开展实训的学生。去年12月13日,由该校承办的“中银杯”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完赛。本次大赛的裁判由来自航空维修行业内的知名专家组成,与一线“大咖”的频繁互动也不断加深着学生们对技术的理解。

成都航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马超说,学校将人才培养供给与歼20、翼龙无人机、涡扇15航空发动机等航空重点型号量产时的人才需求相同步,因此近年来,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目前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96%,航空军工企事业单位就业占比超50%,工作稳定性高,社会认可度高。”他补充。

成都航院院长刘建超表示,未来学校还将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构建职教本科专业为引领,高职专科专业为坚实支撑的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教学名师+型号总师+技能大师”领衔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联合链主企业共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平台,培养具有“强”的使命担当、“宽”的知识基础、“精”的技术技能、“创”的精神特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