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铸剑正当时——中铝集团重塑科技创新体系工作侧记

2025-01-16 21:27:0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通讯员 何丹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科技强国建设中铝新篇章如何谱写?近日,记者走访中铝集团多位科技工作者,一探究竟。

科技筑基

2024年12月,中铝集团在京相继召开第五届科技创新大会、2025年科技工作会两个重量级会议。26个项目、3个团队、32名个人受表彰,奖励总金额达2000余万元。“科技人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铝集团“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首席专家刘文连动情地说。

3年来,中铝集团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强化有色金属材料原创技术策源,新增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铝合金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突破深部资源、绿色低碳、高端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主导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数量年均增长超过10%,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奖8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平均每年申请专利超3000件,有效专利总量首次突破1万件……

“科研工作因认真而有魅力,因思考而有智慧,因行动而有价值,因激情而有效率。”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段向东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吐露心声,并在中铝集团2025年科技工作会结束之际诚恳地说,“我愿做科研人员的‘后勤部长’,做好服务工作!”

中铝集团党组秉持系统思维、体系作战、制度流程支撑、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赋能的基本思路,坚持把“科技创新特强”作为许党报国、加快“新中铝”建设、塑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核心基因,重塑“3+4+4+4”科技创新体系,制定“1+8”科技政策体系以及三级攻关队、双月例会、月度报告机制,科学布局“361”科研项目矩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科研团队不断壮大,创新生态日益葱茏。

中铝集团首席专家王国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及“系统思维”这一科研“法宝”,“我们从设计前端就系统考虑到下游应用,借助数据驱动的研发模式,极大缩短了空间装备领域超强高韧抗疲劳厚板、高强耐损伤薄板等铝合金材料的研发周期。”

“系统思维”还体现在带团队上。近年来,中铝材料院博士团队奔赴各企业驻厂挂职,与一线科技人员并肩作战,“把科研论文写在产线上”。“通过在企业‘大熔炉’里历练,明显感觉这群年轻人思考更系统、开展工作更接地气、说话也更有底气。”王国军说。

现年37岁的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铝科学院战略新兴材料创新中心一级研究员莫永达,2018年主动从科技管理岗位重返科技研发一线,谈起近年来的变化感触颇深:“明显感到中铝集团的科技力量更强了,创新资源更集中了,研发经费更充足了,科研项目立项实施更高效了,科研平台建设及‘筑巢引凤’力度越来越大,青年科研人员的活力和创造力越来越强,研究与转化链条更‘丝滑’。”

向“新”攀高

2024年11月30日,首飞成功的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就用到了西南铝生产的锻环。锻环就像火箭的骨架一样,好比一个房间的大梁,这个环的大小及性能决定着火箭的直径大小和运载能力,被称为火箭上天的“关键一环”。直径从3.5米到5米再到10米,西南铝“航天用铝合金锻环”科研团队用了近30年时间,解决了运载火箭研制重大技术难题,使我国登月工程有了“关键一环”。

“这个锻环成型极为困难,坯料加热后要在3万吨模锻压机上反复镦粗,就像揉面一样要‘揉透’。3万吨模锻压机全中国只有我们这有,是中国人自己造的。”西南铝负责人、技术专家黎勇介绍说。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中铝集团立足国家所需竭尽所能,凭借“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全面保障国家“弹箭星船器”材料需要。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北斗指路、蛟龙探海……这些“大国重器”背后,都蕴含着中铝人的智慧和汗水。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铝集团以科技铸剑,“敢采别人采不了的矿,敢吃别人吃不了的矿”,把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中铝集团重点突破深地、高寒、超高海拔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低品位复杂资源高效利用以及铝、铜、铅锌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新技术,有力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唤醒低品位铝土矿、氧化铅锌矿等“沉睡的资源”,为全球有色金属产业低品位矿综合利用提供了“中铝方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铝集团以突破性科技成果,助力有色金属生产更绿色、资源循环利用更高效、产业数智化升级更富活力。

通过持续技术攻关,中铝集团铜铅锌冶炼伴生有价元素回收31种、实现100%回收利用,把资源“吃干榨尽”;破解铝工业最大的固体废弃物——赤泥综合利用世界性难题,3年间,赤泥综合利用率由不足5%提升到20%,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把赤泥“变废为宝”;铝电解危废全量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产业化,把“危废变固废”“固废变宝贝”。

值得关注的是,中铝集团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全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立铝铜冶炼数字化模型1.0版,突破铝板带加工热处理工序“黑灯工厂”核心技术及装备,打造广西华昇、内蒙古华云、云铝文山、中铝特材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铝国际自主研发的系列节能环保型装备和技术已出口至欧美、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等。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