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绘制“全息地图”,医保药耗串换倒卖“一扫清”

2025-01-16 17:38:2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扫一下追溯码,这盒药品显示了最近的三次销售信息,分别是1月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1月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1月10日在福建省厦门市,这说明药品存在回流或者倒卖的风险。”1月16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发布活动,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秀竹现场演示追溯码的“扫一扫”使用妙招。她表示,使用追溯码扫一扫,可以十分清晰地了解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包装规格、生产企业、销售信息等,实现药品来源可追、去向可寻,如果买到了假药、回流药,还能够实现责任可究、损失可赔。

据介绍,今年1月1日起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码上”严监管,充分发挥药品追溯码数据价值,构建各类大数据模型,拓展监管应用场景,对串换倒卖“回流药”、空刷套刷医保卡、伪造处方等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开展精准打击,加大处置力度。

“国家医保药品生产企业目前达到4300多家,生产医保药品24.7万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医保药品产量达到了600余亿盒。”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介绍,一盒药品从生产企业出厂到流通企业再经医院药店到消费者手中,平均经过3—5个流通环节并产生追溯信息,以每条追溯信息占1Kb字节计算,每年的追溯信息约0.3Pb。

“数据量不大,但却是整个医药产业的‘全息地图’。”付超奇介绍,追溯码蕴含了包括药品生产、物流、使用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挖掘应用可以进一步赋能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2024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启动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工作,目前接入定点医疗机构88.09万家,形成158.06亿条追溯信息。“在流通链的下游环节,我们的采集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付超奇介绍,采集工作正向上游延伸,生产和流通企业可通过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传三码映射关联信息、大中小包装级联信息、生产环节追溯信息、流通环节追溯信息等。最终,国家平台将形成药耗追溯的全链条信息。

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将面向药品耗材生产、流通企业和全国参保群众提供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调用服务。“公众可以查阅自己买到的药品是否安全可靠。”付超奇介绍,上传溯源信息的生产企业也可以获得调用服务,了解到自己的产品卖到了哪个省哪个市哪家医院,甚至可以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定位和分析,如果出现问题药品还可以追溯到批次并进行精准召回。

付超奇强调,对于医药生产企业而言,交换信息是划算的,生产企业用上游1%价值量的信息,换取了终端99%价值的信息。广大医药企业应积极主动向国家平台上传产品追溯数据信息。

按照部署,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我国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将形成统一规范的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体系,更加充分发挥追溯信息在医保管理、赋能“三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