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旦知刀吉
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会之地,有一个被黄河深情“环抱”的地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这里不仅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还是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曾经,这片土地面临过严峻的生态危机,沙化、退化的草地成为高原的一道道伤疤。如今,随着“玛曲沙化退化草地修复治理项目”的深入实施,玛曲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梯次推进修复治理
冬日的甘南草原,寒风凛冽。在蜿蜒曲折的黄河岸边,甘肃省玛曲县河曲马场德吉村牧民才让卓玛,向记者讲述玛曲的变化。
“我家就在黄河风口上。小时候,一到冬天就怕刮大风。”才让卓玛说。
德吉村曾是玛曲县沙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风一吹,沙子满天飞,沙子混着土往嘴里钻,牛羊都没地方吃草。”才让卓玛说,现在环境好多了,夏天草地绿油油的,非常漂亮。
才让卓玛看到的变化,得益于“玛曲沙化退化草地修复治理项目”的实施。
该项目于2021年启动,是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子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玛曲县针对不同类型的沙化草地,采取了差异化的治理措施。
当地对流动沙丘,采用了“草方格沙障、植物纤维沙障、植物活体沙障固沙+植灌+人工补播+封育”模式;对半固定沙化草地,采取“封育+人工补播”模式;而对潜在沙化草地,施以“轮封轮牧”的策略。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草地沙化退化的趋势。
“我们坚持‘阻、固、输’相结合的原则,分区域、分阶段梯次推进修复治理。”玛曲县自然资源局局长贾扎秀介绍,“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将沙洲转变为绿洲。”
除了治理沙化草地外,玛曲县还对退化草地进行了生态修复。他们以“草”为中心,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将退化草地治理与护山、保水、治湖、扩林、固沙相结合。
此外,据贾扎秀介绍,当地还采取了鼠害防控、补播牧草、撒播肥料、后期管护等措施,有效改善了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如今草原上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草原生态系统也走向了良性循环。”贾扎秀说。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实现生态修复的关键。”贾扎秀说。记者了解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玛曲县注重应用科技成果、培养创新型人才。当地聘请了多名省内外的专家,成立玛曲县生态保护和修复指导专家委员会,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他们还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了当地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根据草原动态监测数据,玛曲县2023年底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了98.4%,沙化草地面积由2020年的63.12万亩,下降到2023年底的42.81万亩。
在玛曲县采日玛镇,曾严重沙化的草地随着“玛曲沙化退化草地修复治理项目”的实施得到修复,牛羊也更加健壮。
“现在,牛羊有了足够的食物,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采日玛镇牧民扎西顿珠说。
记者了解到,玛曲县将项目实施与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起来,多措并举释放生态红利。
该县累计采购了县内多家相关企业的有机肥,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吸收本地未就业大学生参与项目建设管理,聘用了大量劳务人员;聘任后期管护员,落实管护资金。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当地牧民的收入水平,也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今的玛曲县,天然草原产草量和草群高度均达到10年来的峰值,牧民安居乐业。这片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