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通讯员 孙乐
企业与科研平台立项合作前,免不了担心合作失败、资金损失的情况出现。在杭州萧山,当地针对这一顾虑尝试构建科技成果安心宝制度,由政府背书,多方共担风险,打消产学研合作的后顾之忧,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近日,在萧山区教科人融合贯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萧山区政府副区长朱国军发布《以高能级科创平台牵动教科人融合贯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包含构建科技成果安心宝制度、畅通人才流动机制、建立成果互认体系等15条改革举措。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区,萧山以往受限于科教资源不足、创新人才集聚度不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度较慢等问题。近年来,萧山大力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先后引进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湘湖实验室等七家高能级科创平台,组建“北斗七星”科创联盟。
投入巨资建设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如何发挥自身的教育、科研、人才优势支撑本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2023年7月,萧山入选首批浙江省级创新深化试点,依托科创平台积极构建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格局。去年10月起,萧山区科技局等部门密集开展调研,梳理出科创平台助力企业发展的26个堵点,使《意见》更有针对性。
目前,萧山区多家企业与新型研发机构深度合作,已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130多个,合作科研项目100余项,撬动研发投入超15亿元。如何让更多企业与科创平台在合作中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意见》提出,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支持科创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实际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技成果安心宝机制,通过“企业出一点、平台担一点、银行贷一点、保险保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模式,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共担的风控体系和补偿机制。
根据该机制,企业与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前,只需先支付合作经费的10%,放到第三方监管的科创安心宝账户,待项目取得关键突破后,才将合作经费的10%连同尾款一并支付给科创平台。
此外,萧山区政府计划牵头设立首期资金规模为1亿元的“科创风险池”。朱国军表示,区财政将按照企业实际合作经费的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每年不超过300万元;引入保贷联动机制,支持保险公司为企业定制科创保险,区财政给予企业80%的保费补助。
为深化校地合作,打破人才流动、成果互认、资源互通等方面的壁垒,《意见》提出,探索“编制在高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人才引育模式,支持科创平台吸引高端人才;支持高校与科创平台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培养,支持科创平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探索建立高校与科创平台论文发表、成果报奖、成果转化等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双聘人员”职称互认、业绩互认。
“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依托,是符合萧山实际的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方向和举措。”朱国军表示,通过《意见》实施,萧山力争实现校地合作机制更加优越、平台自我造血功能更加强劲、平台赋能产业发展作用更加显著等三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