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辉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高效、可再生、环境友好的新能源,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其中,能源草是生物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反应底物。1月8日,记者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该校朱方捷教授团队领衔开发了全球首个能源草多组学数据库。据了解,作为能源草研究目前最完善的综合数据平台,该数据库将推进能源草科学研究及其种质创新,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宏基因组与生物信息》。
“能源草多组学数据库覆盖11种广泛应用的能源草,收录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表型组等多组学大数据。针对目前能源草表观基因组数据稀缺的瓶颈,本工作首次系统绘制了能源草全基因组范围、9种不同修饰特征的表观基因组图谱,并系统注释了255629个能源草非编码功能元件——基因表达的‘开关’。”福建农林大学菌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说。
据介绍,国家菌草中心紧密跟踪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趋势,长期从事能源草研究与应用推广。林占熺表示,本次能源草综合数据库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菌草在新能源领域的科研与应用,培育对接新能源经济、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同时,为全球能源草研究提供了集成数据源和整合工具集,将助力可持续农业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
(国家菌草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