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沈唯
针对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司法部研究起草了《意见》,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规范涉企检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让企业可以放心干事、安心发展,为当前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1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表示。
多措并举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近年来,党中央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监管行为,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乱检查,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胡卫列表示,在起草《意见》工作中,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强调该检查的必须检查到位,不该检查的坚决不查,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既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也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目前,有些领域的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检查过于频繁,有的超过了合理限度,导致企业疲于应对,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
针对企业反映较多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司法部新闻发言人、法治宣传中心主任费翔红介绍,《意见》明确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比如,在严控现场检查上,要求能够通过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方式落实的,不得入企实施现场检查。在合理选择检查方式上,实施行政检查,能合并的合并,能联合的联合,不得重复检查、多头检查。
“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的规范程度不同,对检查频次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不能搞‘一刀切’。”费翔红介绍,《意见》要求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在今年6月底前建立本领域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公布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企业实施行政检查的年度频次上限。通过这种硬性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检查频次,切实把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减下来,降低企业负担。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信息系统
《意见》明确,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确保执法监督精准高效。对此,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局长刘波介绍,目前很多地方作了尝试和探索。比如,浙江省建立了统一的执法监督平台,把全省42个执法“条线”、4600多个执法主体,以及全省20多万执法人员全部汇集到平台上管理,实现全覆盖。此外,广东、山东、重庆等地也在积极推进统一的执法监督平台建设。
刘波表示,《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完成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多方面功能。
比如通过“扫码入企”,让所有检查数据实时上传到行政执法监督的信息系统中,在确保检查规范性的同时,让整个检查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督。
数字技术赋能还可实现执法协同。对同一企业,不同部门都要开展检查,在系统中发现后,就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整合、匹配,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让企业能够专心经营。
“现在一些地方的系统正在升级迭代,在进一步开发分析和预警功能。”刘波介绍,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对行政检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作出快速预警和提示,便于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迅速开展监督,尽早预防和避免违规检查行为发生。
被检查企业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检查行为、检查效果及时进行评价,让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尽快得到信息反馈。另外,对于一些违规实施的检查,企业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投诉举报。
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也可以根据信息反馈和评价,对检查主体处理投诉举报是不是及时、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企业是不是满意等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重点监督。“我们现在也在加快研究这方面系统建设的标准、方案,积极进行部署。”刘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