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2024年底,广西交出一份成绩单:全区科技馆总数增至17座。而在2022年时,广西全区只有4家科技馆。
除了科技馆新增数量在全国表现亮眼外,广西在科技馆建设方面还有哪些新动态?
日前,中国科技馆组织开展“深度感知 双向赋能”媒体走基层活动。从广西科技馆到百色市科技馆,从罗城县级科技馆到科普大篷车……连续多日,记者一行采访调研,触摸八桂大地上科技馆的鲜活脉动。
借力:盘活流动科技馆资源
据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县级科技馆占全国科技馆总数的一半以上。广西近两年新增的13座科技馆中,有10座都是县级科技馆。
罗城县科技馆就是其中之一。2024年底,为了庆祝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罗城县科技馆开馆。这是广西河池市第一家科技馆。
记者在现场看到,罗城县科技馆馆内展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中国科技馆展览资源库的展品,二是中国流动科技馆区域换展的科普展品。
罗城县科协主席白高春说,县里科技资源有限,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为县级科技馆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科技馆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流动科技馆已累计巡展6953站,服务公众2.16亿人次。
在科普展览方面,罗城县科技馆深入挖掘当地民族特色,通过丰富图文展现了仫佬族的剪纸、舞草龙等非遗文化,以及依饭节、走坡节等当地传统节日。
罗城县科技馆开馆第二天,广西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也来到馆内,临时搭建科学秀场,为入馆的学生们表演了“火焰掌”、激光笔爆气球等科学实验,引发学生们的欢呼声。
“新馆开设初期,人气通常很旺,这叫新馆效应。为了让科技馆保持旺盛的人气,最重要的还是后续运营。”广西科技馆党委书记、馆长黄星华说,“比如,建议当地出台配套措施,减轻科技馆水电费、运维费负担,提供人才、资金支持,还要通过构建合理机制发挥科技馆的展教功能。”
联动:发挥科技馆辐射效应
百色市地处广西的西部,是革命老区。2024年11月,百色市科技馆迎来开馆1周年。
对于广西乃至全国来说,百色市科技馆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广西首个将全国流动科普资源进行常设展览设计的科技馆。
在百色市科技馆北侧,常设科普展厅有2360多平方米,科普展以“星火筑梦·科技从生”为展览主题,设置“生命之火、宇宙之星、科技之城、科学之原”4个主题展厅,共13个小主题展区、251件展品。“这些展品中,有180件展品直接从中国科技馆展品资源库中选取。”百色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卢志荣介绍。
百色市科协主席邓雅娜介绍,百色市科协于2022年向广西科协申报科技馆内容建设项目。2023年5月,获批自治区科协2023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技馆内容建设奖补项目,奖补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500万元。
“钱有了,地有了,人有了,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盘活资源,运营好科技馆。”邓雅娜说。
“当初,在场馆内容设置时,我们建议百色馆结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设置铝主题展区,就是想让大家能够更加关注百色的特色产业。”广西科技馆展品资源管理部主管周娉婷说。
开展“红城科学夜”趣味科学秀,举办乡村学校少年宫科技体验日活动,推动科技馆进校园……成立一周年以来,百色市以百色市科技馆为抓手,联合各方开展了丰富的科教活动,把百色市科技馆打造成了当地热门打卡地。“不仅聚集了人气,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邓雅娜说。
下沉: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乘坐科普大篷车,记者一行从河池市巴马县出发,在盘山公路上颠簸2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偏远的山村小学——巴马县东山乡中心小学。
一同抵达的还有两辆科普大篷车。它们各自载着20多件科普展品和1台机器狗,为东山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一场“科普大餐”。
学生们匆匆吃完午饭,迫不及待来到学校操场体验科普展品,观看机器狗表演。机器狗做出跑步、拜年、翻滚等酷炫动作时,孩子们热烈欢呼,声震山谷。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有趣的科普展品,机器狗的表演太精彩了!”东山乡中心小学五年级三班的韦美季主动向记者提出接受采访,只为了表达她的喜悦和激动。
操作机器狗表演的广西科技馆信息小组工作人员杨珊说:“孩子们的欢呼,让科普的意义具象化了。”
巴马县科协主席覃文芬说,科普大篷车带动科普资源下沉,填补了基层科普短板。
科普大篷车项目在2000年启动,至今已走过了24年。据中国科技馆统计,科普大篷车累计开展活动44.5万场,服务公众3.71亿人次,行驶里程5812.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1400多圈。
覃文芬希望有更多经费支持基层地区科普,“也希望丰富科普展品,培养基层科普人才,让更多科普资源下沉到贫困偏远地区,激发山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点燃他们内心的科学火种。”
创新:解锁科技馆新玩法
2024年9月,一场关于平陆运河的科普展在广西科技馆拉开帷幕,吸引了很多观众打卡,开展3个月,参观人次突破10万。
“这段时间,我们接待了70多家参观单位,最忙的一天接待了6家。展览中展示了许多我们自主研发的展览展项。”广西科技馆科研管理部部长韦文潮说。
平陆运河科普展是广西科技馆自主策划的首个关于国家重大工程的科普展览。为了这次展览,广西科技馆党委副书记李邦模带领团队去平陆运河集团和施工现场等地调研、搜集资料,历时6个月,最终打造该展览。
该展览以丰富的图文、生动的模型以及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展示了平陆运河的历史意义、工程建设及生态保护措施。
此前,广西科技馆主要是通过承接的方式举办科普展览,把其他机构策划的展览“引进来”。“承接省事、效率高。但近年来展览的承接费用水涨船高,引入成本高,我们开始琢磨策划原创展览,还能凸显地方特色。”广西科技馆展览策划部副部长陆文伟说。
在创新理念驱动下,广西科技馆推出很多“新玩法”。例如,推出《国宝奇谈》等沉浸式互动体验剧,研发趣味科普展品“空气炮”、打造科学实验秀“气压砰砰炮”,举办广西中小学教师科学营,成立科技教师志愿团等。
“响应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广西科技馆近年来不断创新,多措并举交出亮眼的成绩。”黄星华表示,下一步,广西各级科技馆将通过积极运营,持续打造科普阵地,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作出贡献。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