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智能高铁创新高度——写在京张高铁开通运行5周年之际

2024-12-30 11:32:5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智能,是京张高铁最亮丽的标签。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甫一亮相,便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迎来开通运行5周年。五年来,京张高铁始终保持着领先水平。从智能设计、到智能建造、再到智能运维,京张高铁为我国构筑智能高铁技术体系,也为世界智能铁路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维模型助力全线智能设计

“虚拟京张铁路,你一定没见过!”中铁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吕刚打开数字孪生模型,网上的京张高铁随着光标移动,依次延展开来。

在这里,无论是高山、车站抑或是轨道、桥墩,全都三维立体可视。

为实现智能铁路的建设目标,京张高铁进行了67项智能化专题科研,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全线、全专业、全过程三维智能协同设计。

京张高铁建设前,设计团队利用勘探、测绘得来的数据,生成地理孪生模型,然后导入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进行智能选线和工程设计。

吕刚告诉记者,三维智能协同设计助力选线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其生成的数字孪生模型还可实现施工建造精细化管理,为后期智能运营提供数字档案。

京张高铁的智能设计为技术应用树立典范。如今,借助三维模型进行线路智能设计的方法,已在新建铁路线上全面应用。

盾构掘进开启智能建造先河

“前一秒高楼林立,转眼间便进入地下”,列车从北京北站开出不久,便进入了清华园隧道。

这条隧道不简单。与北京地铁10号线、15号线、12号线相交而过,长距离并行地铁13号线,下穿7处重要城市道路、百余条重要市政管线……

怎么办?智能建造来帮忙。建设者采用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天佑号”进行掘进,并建立了盾构智能掘进可视化云平台。

“这相当于为盾构机装上了‘天眼’,让我们时刻掌握隧道和周边构筑物的变形情况。”中铁十四局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盾构负责人赵斌说,这一措施有效提升了施工精度,沉降误差不超过2毫米。

不仅如此,清华园隧道还实现了管片、轨下结构的全预制机械化拼装。盾构机走过之处,隧道已“精装”完毕。

八达岭长城站——世界上埋藏最深、地下面积最大的高铁站,相当于把一幢30层高的大楼埋藏于深山之中。

研发隧道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等,运用人车定位系统、智能交通指挥中心、视频监控信息系统……“我们用最智能、最先进的技术完成车站建设,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重要文物零影响。”中铁五局高级工程师胡维说。

机器问诊打造智能维护样板

“瞧,这就是车底检测机器人!”北京动车段北京北所精准分析组工长王鹏操作手持终端,机器人灵活扭动“三折叠”机械臂,车轮一级检修不到1分钟便顺利完成。

京张高铁车次和旅客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检修任务量的增加。数据显示,北京北所负责检维修的动车组由最初的13组增加到目前的31组,运行交路也由当年的8个增加到26个,任务量与工作量分别增加138%和225%。

面对繁重的检维修作业任务,北京北所的“高铁医生”建立起“动车组健康卡”循环流转信息,逐步实现了“机主人辅”的智能检维修。

“通过应用智能手段,人工作业量从原来的每日17人次一组缩减至如今的9人次一组。特别是机器人一级检修的加入,让检修时间由原来的240分钟缩短至125分钟,效率提升了近50%。”王鹏说,智能机器人在提高检修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职工的劳动作业强度。

北斗和5G也在赋能京张高铁的智能维护。采用防侵线报警系统与综控室客户端的联网互控、安装厘米级单兵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我们不断升级‘智慧大脑’,运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持续拓展京张高铁智能运维新场景。”王鹏说。

2019年,京张高铁的开通,将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运行时间从原来的3.5小时缩短到1小时左右。5年来,京张高铁逐步构建起“一小时生活圈”,河北张家口市融入首都经济圈、崇礼成长为驰名中外的滑雪胜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底,京张高铁5年累计发送旅客超5600万人次,五年增长近10倍!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责任编辑:何沛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