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沈唯
攻占娄山关、激战鲁班场、四渡赤水河……12月23日至28日,在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科技日报记者在“新时代新征程央地媒体遵义行”主题采访中,先后走进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新蒲新区、赤水市等地,探寻红军长征路上留下的深深足迹。
连日来,记者看到昔日革命先辈一路洒下的热血,如今已浇灌出朵朵创新之花:在湄潭县,传统“金叶子”跑上新中式茶饮赛道;在虾子镇,小辣椒“变身”各类加工产品;在赤水市,“以竹代塑”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遵义这片红色沃土上,产业创新蓄势待发。
新老茶饮引领风潮
走进遵义市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朝友手握一片茶叶,为记者逐一介绍园区内种植的不同茶种:“这是国家级良种黔湄601,它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这个品种芽头肥大、产量高,制作红茶、绿茶、白茶都可以。”
遵义市湄潭县有着“中国茶业第一县”的美称,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更是堪称湄潭一绝。目前,湄潭县茶园发展面积60万亩,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
随着新中式茶饮兴起,湄潭的茶香正以另一种方式飘向全国各地。
结合湄潭县当地资源,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全国首创的柚花绿茶,将红心蜜柚的鲜花与绿茶进行窨制。这款水果茶香气独特浓郁,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2024年,公司已生产出成品茶3000吨,为当地解决就业150余人,辐射带动全国茶园20000余亩,惠及上千户茶农。
该公司行政主管文海介绍,作为新茶饮行业的专业茶叶供应商,公司依靠茶叶拼配及产品研发能力,与国内多家新中式茶饮品牌合作,目前服务国内外茶饮门店5万家以上。
小辣椒串起大产业
重庆的小面、四川的火锅,这些美食里可能都少不了来自贵州的辣椒调味。
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的虾子镇是全国最重要的辣椒集散交易中心之一。2017年,中国辣椒城在这里应运而生。
“今年辣椒城的交易量已达到35万吨左右,交易额约70亿元。”中国辣椒城综合部部长淳仕军告诉记者,这里的辣椒很大一部分都销往了川渝地区。
近年来,在辣椒加工方面,新蒲新区招引培育辣椒加工企业32家,其中就包括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全省唯一的辣椒科技小院,也在这家企业落地。
“尝尝这个,嘎嘣脆!”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行政中心总监张超热情地推荐公司研发的辣椒小零食。2023年至今,该公司研发上市的新产品已有20多个。
围绕贵州的辣椒,公司还发起成立了遵义市辣椒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张超透露,公司计划从明年开始,加快推进辣椒育种、育苗的相关工作。
“我们现在已经覆盖辣椒基地建设、种植及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把育种这个环节补上,我们的全产业链条会更完善。”张超说。
大力发展“以竹代塑”
在位于赤水市的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胥端祥撕下一块刚生产出来的竹浆白色生活原纸向记者展示:“竹纤维生产出来的纸很柔软,手感很好。而且竹子三年左右即可砍伐,是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原料。”
赤水市是贵州省竹资源最丰富的县市,现有竹林面积为132.8万亩。近年来,赤水市将生态竹木循环产业确立为首位产业,围绕竹制品、“以竹代塑”、新材料三个发展方向,大力实施新时代“中国竹都”建设,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现已培育涉竹加工企业和作坊近300家,形成了500多个品种产品,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注册商标178个。
竹建材、竹家具、竹浆纸制品、竹浆模塑产品、竹钢、竹炭、可降解竹粉环保袋……各种新奇的竹材料和竹产品,陈列在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的竹文化博物馆内。
“这是联想集团用我们的竹浆制作的一款竹浆模塑笔记本电脑包装盒。”赤水市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翁永学拿起馆内展台上的一个竹制盒子向记者介绍。现在,这款竹浆模塑包装的笔记本电脑,已经出口到很多国家和地区。
“以竹代塑”是赤水市发展竹产业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赤水市已发展“以竹代塑”生产企业10余家,主要生产竹浆纸制品、竹浆模塑产品、竹制快消品、竹日用品等系列产品,为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到2030年,我们力争实现竹产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持续打造竹制品产业园、‘以竹代塑’集聚区,彰显新时代‘中国竹都’风采。”翁永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