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春归有期自当时

2024-12-21 09:25:1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12月21日,我们迎来了冬至节气。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在中国文化中,冬至是极为重要的节气,其间祭天与祭祖的传统习俗承载着对家国昌盛的诸多期盼与祝愿。

一方锦绣诉千年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此织锦作为极具象征意味的文化标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极为耀眼的标志性符号。绣着这句织文的汉代织锦护臂于1995年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发现。这件文物以红、黄、蓝、白、绿五彩丝线织就,自右至左依次织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吉禽瑞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的国家。2000年前汉代织锦已经出现于新疆,这有力证实了汉朝治理西域的史实,也是古丝绸之路开辟与延展、中原与西域文化交融的坚实凭证。

自秦汉以降,中国养蚕技艺沿丝绸之路传往中亚、南亚与西亚等地。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诸多国家及地区,亦有大量丝绸文物陆续出土。

产地溯源一直是丝绸之路研究的关键。在丝路上,文化交融和商贸活动繁密,仅凭艺术史范畴的纹样、形制和织造技艺,难觅丝绸产地的真实源头。若想进一步探寻这些数千年前辉煌的文明奥秘,需要借助高精度的自然科学检测手段——同位素分析技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蚕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在特定地域生活,饮食来源可追溯其生长之地,丝绸研究与之同理。

蚕仅食桑叶,其丝便具有地域特征,蚕丝中的同位素犹如生长历程的记录,可供研究者剖析解读。蚕丝的同位素组成如同生物体在写日记一样,记录了它生长环境的信息,如每天发生了什么、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些信息如同天书一样,需要研究人员分析和解读。

研究者通过系统地采集现代蚕茧样本数据,构建同位素数据库,并运用数理统计模型绘制出蚕茧同位素地图,优化丝绸文物同位素指纹溯源技术。此项研究的终极目标是绘制出丝绸之路同位素地图,以此确定丝绸的产地与传播路径。

目前,研究人员已完成现代样本数据库建设,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便能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了解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蚕丝的准确产地了。

*本期报道的“以丝绸产地溯源为目标的同位素分析技术可行性研究”来自第三届文物保护青年论坛优秀研究案例展示。


设计:杨凯

记者:李梦一

原图提供:第三届文物保护青年论坛优秀研究案例

学术支持: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