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刘欣
12月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专题展开幕暨科学家精神教育数字平台及地球科学仿真教学平台上线发布”仪式在该校校史馆举行。
据介绍,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史馆获批为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认定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本次活动集中发布了该校在科学家精神培根铸魂工作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其中,“问道天地 育才报国”科学家精神展览以丰富的图文史料和生动的艺术创作,展示李四光、池际尚等几代科学家矢志地质科研与地学教育的光辉历史;校史与地质科学家精神教育平台着眼科技赋能,依托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实体展厅数字化还原,建设永不闭馆、永不停展的三维可视化展览云空间;地球科学仿真教学平台,通过对逸夫博物馆“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数智化升级,打造集教学、科创、科普于一体的沉浸式教学实践平台。
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孙击翔说,科学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文化、传承科学思想的创新载体。他建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科学家精神育人工作上成效突出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引导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王甫表示,在“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89周年纪念日之际,举办此次活动意义深远。校史馆和博物馆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标识,该校依托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利用国家级基地的资源优势,在推进数智化赋能科普教育和场馆育人上作出更多实践探索,为早日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和湖北省科研科普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焦思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