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第47周的全国呼吸道哨点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仍处于相对低的流行水平,但呈上升趋势。”在1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表示,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0—14岁年龄段的人群发病病例有所增加。
12月6日是大雪节气,随着天气日渐寒冷,专家提醒公众应格外关注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提醒,要继续加强流感、肺炎等疫苗接种,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出现加重症状,及时就医。
那么,当前流行的病原体有哪些类型,应该如何预防?
“大雪节气过后很明显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雨雪会增多,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风险也会上升。”王丽萍介绍,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多渠道监测预警,实时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和病原谱,并及时开展疫情研判风险评估,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加强聚集性疫情的发现和规范处置,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减少、严控疫情的扩散蔓延。
针对近期多地报道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的情况,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朱兰介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季节性疾病的诊疗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居民如果遇到一般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可到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或者乡镇卫生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扎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对于重点人群,社区医生会利用电话、微信、云服务或上门随访等方式提供健康服务。”朱兰说,如果遇到病情较重,持续高热、咯血或呼吸困难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及时转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对诊断不是很明确的患者开展登记、筛查、报告、治疗、转诊等工作,助力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为什么近期多地报道儿童感染增多?王丽萍解释,气温降低使机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减弱,造成净化和防御机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潜伏在呼吸道的各类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一些免疫力较弱的儿童就会生病。
监测数据显示,0—4岁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和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中,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5—14岁年龄段主要是鼻病毒、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王丽萍表示,为降低感染风险,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应加强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注意学生保暖,学生或者教职员工不建议带病上学或上岗。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雨雪天气,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杨舒楠表示,在冬季的防灾减灾中,首先要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情况,合理规划日常生活和出行。其次,冬季降水相态复杂多样,同样是10毫米的降水,如果降雨只是中雨量级,如果是降雪就是暴雪程度了。公众要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外出活动,在参加冰雪运动时要做好防护,注意手、脚、耳等部位的保暖,以防冻伤。
(图片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