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口述大国底气背后的故事丨不用谁给我作动员报告,我已体会到回国干这个事的重大意义

2024-12-05 13:29:3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1956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留苏预备生,当时的选拔可谓万里挑一,18岁的高中毕业生杜祥琬(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功入选。

在苏联学习期间,一位苏联同学问杜祥琬:“你在这里学原子核物理,回中国之后有啥事可干吗?”

在那位苏联同学的认知中,1964年的中国很落后,核物理人才在中国没有用武之地。杜祥琬听出了弦外之音,反问:“你毕业以后干啥呢?”

对方回答:“我毕业以后肯定要进‘信箱’。”所谓“信箱”,即从事保密工作。

这位同学当时的口气让杜祥琬颇不舒服,但杜祥琬坦言,当时确实不知道自己回国后可以做什么。

毕业答辩前的晚上,莫斯科电台播出了一则惊人消息: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答辩当天,那位苏联同学兴冲冲地跑过来说:“杜,祝贺你,我知道你回去干嘛了。”

苏联同学前后巨大的态度反差,让杜祥琬万分感慨——“国家的重大进步,在海外产生这么强烈的反响,我非常震撼。”

杜祥琬告诉记者:“回来以后,如果是做这方面工作,不用谁给我作动员报告,我都能体会到干这个事对提高国家地位、增强国家科技实力的重大意义。”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何亮)

责任编辑:何沛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