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当天,记者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庄严的第一法庭,旁听大法官公开审理发明专利权权属纠纷案。因为纠纷,胡勇和王刚这两个曾经志同道合的科研工作者对簿公堂。今天的审理是否能让双方握手言欢?
此次庭审,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组成五人合议庭,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担任审判长。
两人的纠纷要从多年前的合作说起。胡勇和王刚都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工作。2018年1月,他们和另一个朋友回国共同创立了深圳市臻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臻质公司),目标是推动mRNA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和转化。
2019年4月,胡勇依托中国科学院某研究院开展新一代高效mRNA药物分子技术的研究项目。2021年5月,胡勇从该研究院离职。2021年9月,他创立了深圳瑞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吉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
2021年6月,瑞吉公司申请了“一种mRNA(信使核糖核酸)剂型的骨关节炎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权,并于2021年10月获得授权。
原告臻质公司认为,上述专利属于胡勇在臻质公司的职务发明,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涉案专利归其所有。
“我们三人曾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对创新创业的憧憬和报效祖国的决心,我们共同创业、相互扶持,攻克了许多科研难关。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能并肩作战的团队,却因各种矛盾积累,以致走到了诉讼的这一步。”王刚表示痛心和惋惜。
胡勇也十分无奈:“回国后,希望踏踏实实搞研发,为国家做些有意义的事。没想到创业之初就遭遇难题,陷入纠纷。”
诉累不仅消耗了他们的时间精力,也影响了他们的科研。“作为科研人员,我真心希望能将全部精力投入产品开发过程中,带领公司研发更多尖端生物科技产品,而不是为诉讼所累。”胡勇说。
一审判决中,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臻质公司的诉讼请求。臻质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为了查明事实,最高人民法院组成的合议庭特意到深圳实地调查取证。
“合议庭亲自到深圳调查,节省了我来回跑的时间。”王刚说,“在调查过程中,法官认真倾听我的想法,了解我的故事,推动纠纷解决向好的方向发展。”
合议庭还在位于深圳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对案件进行第一次开庭审理,并就地开展矛盾化解工作。“诉讼开始后,我们缺乏沟通渠道,合议庭在我们之间重建了沟通桥梁。”王刚说。
胡勇对合议庭在技术方面的专业性深感钦佩:“mRAN技术比较前沿,但法官很了解,我惊讶又钦佩。”
合议庭调查了解到,除了发明专利权权属纠纷,双方还有其他两起关联诉讼案件。为此,在查明事实证据的基础上,合议庭提出和解方案,促成一揽子解决包括本案在内的三起诉讼。
“我很满意一揽子解决纠纷的方案。这不仅减轻了诉累,还从整体上排除了潜在风险,既符合双方利益,也节省了公共资源,让我们能重新安心做科研。”胡勇说。
4日上午,在合议庭主持下,胡勇和王刚当庭和解,冰释前嫌,未来或将携手研发治疗骨关节炎的mRAN药物。“既解法结,更解心结,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陶凯元说。
长达2年多的诉讼画上圆满的句号,王刚也非常高兴。“通过亲历纠纷,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法院鼓励创新、弘扬诚信、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决心和努力。有法律保驾护航,科研人员要勇于创新、安心创业,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王刚说。
“最高人民法院本次庭审树立了一揽子解决纠纷的典范,为下级法院定分止争提供了借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广良旁听后审理后评价道。
达成和解后,胡勇和王刚拍了一张合照,陶凯元给这张照片取名为“握手言欢照”。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