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彭竞兰 张强
试想一下,你是一名水稻种植大户,正操控平板、下达指令,远程操控农机离开仓库,驶入田地开展无人化作业。电脑屏幕上,土壤肥力数据、气象数据等信息动态显示,全面展示农田情况……
这样的场景,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流转了2043亩土地建设的峨桥智慧农场就能实现。这家农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产业为主题,通过水稻数字化种植技术和产品研发与推广,实现“数字赋农、科技助农”。
11月24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长沙的中联智慧产业城,深刻感受智能“铁牛”与智慧农业所碰撞的火花。
智能“铁牛”:全环节、全地域覆盖
作为现代农业中犁田耕地、拉车运输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农机被农户们亲切地称为“铁牛”。在中联智慧产业城智能农机展区,高端、智能、绿色的农业机械有序排列。轮履复合型动力平台、纯电动50马力拖拉机、小麦混合动力收获机、AI谷物联合收获机等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我们的‘明星产品’,跑得快、收得好,农户们都喜欢。”中联农机联席总经理郭岗指着一旁的收获机向记者介绍,这是目前国内最大喂入量的谷物联合收获机TF220。
记者看到,该收获机近4米高,浮动割台如同伸出一排巨大的爪子;割台倾斜,能自如跨过地面起伏;AI摄像头能对前方作物、路况等进行自动识别,同步调整各种作业参数。
“它一秒的喂入量能达到22公斤,一小时可以收割60—110亩地。”郭岗说,大喂入量、大马力、大割幅、大粮箱谷物联合收获的特性,让这台收获机可以收割玉米、大豆、小麦等20余种作物,实现了一机多用。此外,收获机采用复合脱粒+大面积清选系统,在满足高效作业的同时,把籽粒损失降至降低至0.6%以下。
这也是中联重科今年10月发布的最新产品。自2014年中联重科进入农业机械领域以来,该公司深耕拖拉机、小麦机械、玉米收获机、水稻机械等领域,持续赋能农业机械。
“依托工程机械新能源、新数字、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农业机械技术革新,实现了‘耕、种、管、收、储’全环节、‘丘陵、平原’全地域、‘农机装备端、生产种植端’全数据覆盖。”中联重科副总裁卢青表示,该公司聚焦全环节、全地域覆盖的先进农机研发与智慧农事管理,已经形成共计11大系列127个品种。
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在湖南、安徽、河南、北美和欧洲有农机的研发制造基地,已形成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全球化营销服务网络,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智慧农业:让所有人会种田、种好田
峨桥智慧农场始建于2016年。正是这一年,中联重科开始了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研发工作。2018年,该公司开始探索研究大田作物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种植技术。2020年中联重科整合技术、人员、基地,成立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智慧农业),在湖南省建立试验基地,用以探索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那么,这套技术“聪明”在哪?
“通过‘天、空、地、人、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即卫星遥感、无人机、传感器、地面服务团队和智能农机,同时基于作物模型和AI大模型技术的智能决策体系,我们实现了大田作物种植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卢青介绍。
智能控制,既能够让机器操作实现无人化,也可以让种田实现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农田,可以节肥减药、固氮减排、省工提效、稳产增产和提升品质。以峨桥智慧农场的施肥管理环节为例,通过智能决策实施数字化施肥方案,每亩农田节省成本44元,相比传统依靠经验施肥,整个农场在施肥方面可节约成本3万多元。
依托作物种植智能决策系统以及峨桥智慧农场成熟经验,中联智慧农业为农户、企业农场、农服组织和政府提供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安徽、湖南、四川、黑龙江等省份,累计服务面积已逾百万亩。该公司还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与农产品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助力打造“芜湖大米”“洞庭香米”“大通湖大米”等优质稻米品牌,全面促进了所服务区域的农民增收、环境保护和地方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
以智能农机为技,以智慧农业为核,科技正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智能“铁牛”与智慧农业有机融合,绘就了一幅现代农业新图景。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