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生物育种“黑科技”加速种质创新步伐

2024-11-25 10:22:3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周思同 王飞

一颗种子要经历些什么,才能成为餐桌上合格的食材?

面对这个问题,人们心中的答案往往是播种与浇灌。但在生物育种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包含着许多科技奥妙。

11月23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长沙岳麓区的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智生物),现场目睹了生物育种的各种“黑科技”正在加速种质创新的步伐。

小芯片破解基因大奥秘

生物育种的第一步,要从基因开始。

“我们一般会首先对各个物种的基因进行测序,筛选其中的优质基因并进行应用。比如针对农作物的种子,我们要从中选取能让种出来的作物粒大、株高、少生病的基因,将之组合起来,从而选育出我们想要的多基因多优质表型组合的个体。”

华智生物分子育种技术智创中心研究员李乐介绍,过去由于技术所限,测序选育的过程十分缓慢。而今,在新型技术的帮助下,这一过程的效率大大提升。其中,利用基因芯片辅助基因分型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基因型分型工作需要通过综合表现评估。以牛为例,它体内可能包含8—10万个基因,如此庞大的数量下想要完成分型,就需要将生物的探针碱基用光刻机刻在硅晶板上,制成‘芯片’,以此达成快速、精准的筛选。”李乐介绍。

在华智生物的研发实验室内,记者看到了一块传统的固相芯片:它看上去只有巴掌大,但其中却包含了数万个探针,一次便能检测五到六万个位点。

李乐介绍,固相芯片工艺精密高深,价格一度居高不下。为更好地应对育种科研单位及企业的需求,我国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在传统固相芯片的基础上,开发了多层扩充和靶向捕获两项技术。由于这两项技术可在液体环境下实现,mGPS、cGPS液相芯片便应运而生。

“与传统固相芯片相比,液相芯片的数据一致性可达到99.5%,而价格只有前者的40%—50%,甚至更低。”李乐表示,目前,我国已开发了140余款液相芯片,布局了60余个物种,实现了技术工艺国产化,为广大育种家和科研工作者提供用得好、用得起、精准高效的基因型分型服务。

自动化构筑种子存储“魔力盒”

要得到好品种,不仅要能选,还要能储藏。

在华智生物展示区,一个自动化、信息化的智能种质休眠舱十分引人注目。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屏幕上轻轻点击,便可对库内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其还具备货架管理、种质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

据了解,种质休眠舱适合各种农作物种子的中长期贮藏,目的是建立种子库,保护种质资源,稳步推进种子管理和研发选育工作。

华智生物智造技术负责人张淑君介绍,这个智能种质休眠舱长11.5米,宽3米,高3.6米,存放有234个存放单位,能对种子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社会化存储。“通过无人作业、集中存储、智能管理的方式,这个种质休眠舱能够实现多类作物种质资源存储,以水稻类型种质100g为例,可以同时存放4万份,能耗降低3/4。”张淑君说。

相较传统种质资源库,该种质休眠舱仿佛一个巨大的“魔力盒”,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进行高效检索和信息溯源,大幅提升种质及生物样本的存储质量、效率及安全。张淑君表示:“它的空间利用率提升1倍;自动化存储操作过程零失误,存取效率提升2倍;全流程信息数据化,数据完成率100%。”目前,智能种质休眠舱已在海南、云南等地投入使用,并进行持续迭代升级。

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朝晖表示,华智生物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打造AI赋能的生物技术+数据技术融合技术路线,助推种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