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初冬时节,在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肉牛良种繁育中心一片繁忙的景象。科研人员正忙着向养殖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建“丰都牛”选育基础牛群。这是培育适宜西南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的优质肉牛新品种的重要基础工作。
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丰都县作为三峡工程重点移民县,为解决“后靠移民”农村发展瓶颈问题,当地在西南大学左福元教授带领的肉牛科研团队帮助下,通过20多年的科技赋能,逐步构建起牧草种植、种牛繁育、高效饲养、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肉牛全产业技术体系。科研团队通过引进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工作,筛选出红安格斯牛为终端父本、西门塔尔杂交牛为母本的“红西本”三元杂交组合。目前杂交群体24月龄平均体重公牛在600公斤、母牛在400—550公斤左右,净肉率达50%,肉质更加适应本地需要。然而,固定的品种还未形成,还不能依靠种牛自然繁殖。
“我们将培育出适宜西南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的优质肉牛新品种。”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龚炜介绍,肉牛科研团队承担了重庆市科技局立项、西南大学主持的“优质肉牛的种质创新”重点项目,提出“以国外良种本土化培育为突破口,科技支撑促肉牛产业发展”的理念,以三元杂交牛群为基础进行种质创新工作,启动国外良种本土化培育,以种源建设为牵引促进三峡库区肉牛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县里成立了国有平台重庆丰都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肉牛良种繁育与种质创新工作。”丰都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与西南大学共建丰都肉牛产业研究院合作,整合重庆市草食牲畜产业技术体系、重庆丰都肉牛科技小院、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资源,创建校地企协同创新平台,围绕种业创新和高效饲养开展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
目前,团队已研发毛色、无角等质量性状的基因型快速鉴定技术2项、肉牛个体耐热性检测技术1项,相关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受理1项;结合“丰都牛”选育要求,已成功研发包含遗传疾病筛查、饲料报酬、屠宰性能等重要经济性状关键候选基因位点的液相芯片1套,有望通过传统育种方式与分子生物育种体系相结合,加速新品种培育进程,推动丰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