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职业大学:科研服务向“新”提质

2024-11-20 16:11:2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肖淑梅 张鹏程 柳鑫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夏天一

“我们构建了‘系-院-校’三级科研平台管理体系与‘校级-市级-省级’三级建设体系,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设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置专项奖励对突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进行激励。”11月20日,在谈及如何发挥职业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时,扬州市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扬州职大)党委书记马顺圣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扬州市职业大学围绕“高校科技何为”这一课题,聚焦制度激励、协同合作、精细管理、服务社会四个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走好向“新”提质之路。

制度激励,培育科研新动能

为强化科技创新工作,解决职业院校存在的“散、弱、虚”问题,扬州职大从完善科研体制机制着手,出台和修订《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办法(试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从提升意识、构建体系、完善制度、加强管控、聚焦重点、强调转化等方面入手,打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管理创新“组合拳”,致力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目前,扬州职大已获批各级科创平台数达18个、投资2亿元,并以此为依托新建起3万平方米的大学科技产业园。这些创新载体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作用,展现出创新人才出成果的喜人变化。近5年来,扬州职大培育出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部级以上立项达41项,拥有发明专利160项、实用新型专利800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扬州职大切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多措并举找准科研协同发展共赢点。该校建成的一系列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平台,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金属板材数控加工装备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江苏省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计划”等国家级、省级项目,并被授予“江苏省校企合作示范组合”荣誉称号,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入选江苏省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

扬州职大以“即授即转,以转促授”为工作宗旨,以全流程精准嵌合为工作方法,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管理有序、评价科学的课题精细管理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循环优质生态。

协同合作,找准科研共赢点

“这叫‘坐月肥’,一般是刚刚收过果实后施肥,给这些树补一补。”在扬州市杨氏猕猴桃科学研究所生产基地内,扬州职大园林园艺学院的同学们正在和老师讨论猕猴桃的施肥问题。

“经过我们‘渣耕沃土’团队的不断试验,猕猴桃溃疡病得到了有效抑制,在帮助猕猴桃更好生长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扬州市农业名师工作室和江苏省科技副总、扬州市职业大学教师刘兵开心地说。

近年来,扬州职大结合地域优势和管理职能,积极展开合作。扬州职大与扬州(高邮)国家级农业园区深度合作,承接高邮市“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打造职大优质品牌,以“智慧农业翻土装置”“一种物联网农资仓储环境监测装置”等10余项专利技术,构建“从田头到餐桌”安全、优质、高效的产业链,孵化中小微企业6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为90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积极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扬州职大联合扬州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组建起“科创助航”特派团,由40名省科技厅科技副总、25名市产业科创专家和3名市科创特派员担任“科创旗手”,挂派到宝应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色镇江都区丁伙镇和邗江区槐泗镇等地区,因地制宜运用关键技术,5年来特派团共授权专利89项。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马顺圣表示,职业教育既需要批量培养、系统科研,同时更需要定位精准且有组织科研,以助力科研创新成果顺利落地转化,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服务社会,按下成果转化加速键

近5年来,扬州职大服务企业技术交易达到1327项,形成了智能制造、机械电子、生态环境、护理、服装、测绘等专业的技术技能特色优势。

“经过培训之后,种植技术提高了,蔬菜产量也大幅提升。”在扬州蔬菜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工作室,一场别开生面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正在开展。工作室由扬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王奎萍牵头成立,2023年累计培训农技人员20人、蔬菜种植示范户360人、高素质职业农民107人,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720人次。

在高邮市建立蔬菜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后,该工作室带动了一批返乡农民工种植蔬菜增收致富。目前,高邮示范基地面积已达210亩,示范推广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治、设施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等一批新技术,成为科技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基地。

近年来,扬州职大更是以人才链为总牵引,紧密对接扬州各项产业科创计划,立项扬州市多项“揭榜挂帅”科技专项,一批高校创新的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该校师生团队研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碟形弹簧三维尺寸自动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高精度转台伺服控制系统等专利成果,先后为扬州本土企业创收达200余万元。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