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11月16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在渝召开,发布了联盟2024年度工作报告和20项智慧农业成果。
据了解,为携手推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川渝两地农业单位于2020年11月共同发起成立农业科创联盟,构建起一个开放、合作、共享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圈。截至目前,该联盟共有148家涉农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及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川渝两地在农业科技创新研发、重大项目策划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培育了一批具有区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依托联盟,两地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品种选育,四川新收集和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9880份,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一。甲着小麦、凉山黑绵羊等9个种质资源先后入选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重庆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7490份,创制的耐高温优质籼稻恢复系“渝稻86”等新材料。育成“庆油11号”“渝绵芋1号”“秀山鸡”“川江1号”等动植物新品种100余个。“川江1号”成为川渝联合培育第一个国审水产品种。示范推广新品种300余个,川渝良种在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为加快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策划了“山地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重大项目”,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川渝科技项目90余项。联盟单位共同实施了重庆市川渝联合科技攻关项目9项,“天府粮仓”数字农业川渝联合创新重点实验室“火花任务”开放课题等30余项,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科技项目110余项。
会上,发布了柑橘采摘机器人、果园无人靶向施药技术与装备等20项智慧农业成果。重庆市农科院副院长李中林介绍,这些成果由联盟15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同研发。目前,这些成果已在成渝地区推广应用,并建立了高标准农田、果园、茶园、畜禽养殖场、冷链物流等示范场景,实现了精准种养、病虫害精准防控、和美乡村智治,对推动成渝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农业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技术与农业技术深度融合,为农业科研、生产和管理带来新场景、孕育新模式、增添新动能。”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院长苟小红表示,川渝两地农业科技工作者,将秉持联盟“共同选题、协同攻关、共享成果”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在数字育种、智慧农机装备、农业绿色发展等领域,共同探讨智慧农业技术突破、管理创新和产业转型等关键共性问题,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