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元用于地方化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2024-11-08 21:52:3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沈唯

11月8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了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

议案提出,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一置换政策也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党中央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确保经济财政平稳运行,以及地方政府化债实际等多种因素,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同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这6万亿元债务限额,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

此前,蓝佛安曾把这项政策比作是一场及时雨。

“这些年,在各地各部门协同努力下,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减少。2023年末,经过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蓝佛安说,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税收收入不及预期,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各地隐性债务化解的难度加大。

蓝佛安介绍,针对上述情况,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我们估算了一下,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我们推出的是一揽子、综合性、靶向准的化债组合拳,作用直接、力度大。”蓝佛安说。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强对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工作。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听取了国务院关于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表示,下一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监督,包括法定债务的监督、隐性债务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

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根本上解决隐性债务问题,蓝佛安提出,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具体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监测口径更全,财政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健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机制,全口径监测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情况;二是预算约束更强,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持续加强预算管理,对未纳入预算安排的政府支出事项和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三是监管问责更严,强化收集新增隐性债务线索,及时掌握违规举债新手段、新变种,推动监管从事后“救火补漏”向事前“防患于未然”延伸。

蓝佛安还在会上对我国政府债务水平作了简要说明:“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从举债用途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总的看,我国政府还有较大举债空间。”

社会各界对财政政策取向和力度都非常关注,很多专家学者也发表了意见建议。对此,蓝佛安回应,目前财政部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一方面,持续抓好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另一方面,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等。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及预期。对此,财政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我们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资源,能够保障今年全国财政收支实现平衡,重点支出力度不减。”蓝佛安说。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