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近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中,山东农业大学共有7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现场赛,获得4金3银,首次实现了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全部赛道的同步夺金。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依托思创、专创、科创、产创‘四个融合’,逐步形成了以管理、平台、项目、赛事‘四个驱动’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工作模式,为广大青年学生扎根‘三农’沃土、铸就创新创业梦想,营造了‘敢闯会创’的优越环境。”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冷畅俭说。
“专创融合”擦亮贯通培养“底色”
“知道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在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当时的我就对创新创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本科生、“逆陈纳新”项目团队负责人黄婷杰说,“课上,老师鼓励并建议我们要结合所学专业,着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进而实现项目孵化。”
作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黄婷杰第一时间联系了学院农药学系的邹楠老师,课程学习之余,开始跟着她学习研究纳米农药制备方面的知识。
“邹楠老师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专业难题、指导我们建立团队,而且在项目孵化、管理服务等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全链条的指导服务。”黄婷杰率领团队,通过技术创新,颠覆性开创纳米农药逆向悬浮工艺,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金奖。
在山东农业大学的校园里,像“逆陈纳新”这样活跃的创新创业团队有1万余支,每年都会有3万余人次学生参与其中。他们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实现了学科专业和学历层次的全覆盖。
据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冯国营介绍,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课程、团队、赛事、师资“四位一体”培养机制,将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动能,逐渐形成了涵盖70余门的双创教育课程群。同时,学校每年聘任300余名专业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并围绕新农科等“四新”建设,打造“6+N”竞赛品牌,形成了“专创融合”的竞赛矩阵。
“科创融合”提升创新驱动“成色”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番茄生产国,但我国番茄产业大而不强,优质种质严重依赖进口。如何破解制约我国番茄产业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这一难题成为山东农业大学“益番丰顺”团队潜心研究的“课题”。
10余年来,“益番丰顺”团队聚焦番茄产业种质创新研究,建立了番茄战略种质资源库,并首次分离出番茄耐压关键基因FS8.1,该项成果被Science誉为年度重要突破。团队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一路走来,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研究是创新创业的基础。科学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纯理论的探讨,更多的是要结合产业发展,能够解决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益番丰顺”团队负责人、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韩鸿宇说。
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山东农业大学坚持“四个面向”,注重鼓励师生依托科学研究开展、实施项目化运作,增强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的融合效应,让科研成果真正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价值。
今年,山东农业大学共有91个团队加入产业命题赛道、揭榜答题,他们借助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这一平台,以成果转化夯实产业创新“硬支撑”,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科学精神,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科学精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健全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的体制机制,把爱农兴农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力争在国家级竞赛和项目上再创佳绩,培育更多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