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牵手”常州,共绘校地融合发展新蓝图

2024-10-31 22:20:1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最近,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海上智能网信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婷婷,正带领团队升级基于“星网+ADS-B”技术的智慧低空管理平台,让低空空域的通信更稳定。这个适用于低空空域规划、低空气象服务、低空空域监视等场景的平台,目前已在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试运行。

“常州正在培育发展低空经济,这为我们的近地成果转化提供了契机。”张婷婷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苏海疆空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如今,她和团队的4位博士正一边做科研,一边推动成果走进低空经济产业。

自2023年9月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启用以来,短短一年,不少学者在常州这片土地上,打通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而这也只是河海大学与常州市“双向奔赴”结出的果实之一。

10月27日,在河海大学-常州市校地融合发展推进大会中,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介绍,一年来,河海大学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紧扣时代脉搏的新工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新篇章,聚力并前瞻布局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和交叉学科方向,在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高水平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校地协同培育学科发展动能

在常州西部新城金坛区,一座崭新的高校临湖而建,这便是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学校紧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结合常州‘532’发展战略、‘两湖’创新区、新能源之都建设等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常州、金坛区域经济发展。”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吴永强介绍,目前,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正致力建设新工科、新农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特色优势,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走进今天的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水土保持学院等10个学院已扎根于此。近年来,河海大学在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组建的基础性研究团队,正聚焦关键核心问题、持续开展攻关工作。

在近日发布的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新能源学院副院长许昌教授牵头完成的“大型风电场微尺度空气流场与优化设计关键技术自主化研发”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南京的老校区位于市中心,试验场地紧凑。搬到常州校区后,试验场地扩充了,更有利于我们做微尺度的空气动力场的测量分析了。”许昌说。

为提升学科建设精度,河海大学还在常州校区重点建设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5个一级学科,科学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移民科学与工程3个交叉学科。

当前,常州已云集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等本科高校及高职院校。为推进产科教一体化发展,常州市发布《支持在常高校产教融合高水平发展实施细则》,对在常高校获批一流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各类项目给予资金奖励。

2023年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自动化、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机械工程、金属材料工程5个一流本科专业已获得常州市资金奖励250万元。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们日常所用的瓶装化妆品、牛奶瓶、药瓶,有不少是用铝箔封口。但是,这些瓶子在出厂时封口是不是密实,还需要经过检验。最近,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魏长赟正带领团队研究透视检测技术,收集市面上不同封口铝箔的厚度、透气性,瓶身高低、大小等数据,并融入算法,希望能提高铝箔封口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化水平。

此前,魏长赟团队已经向位于常州的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旺智能”)输出初代技术,可以实现每小时9000瓶的检测能力,提升了企业生产线的检测水平。

“常州的智能制造产业发达,很多制造业民营企业有前沿技术需求,但企业如果自己投资建实验室、招聘科研人员,成本很高。但我们有科技成果,来到常州后,产学研的校地融合可以让成果尽快走向生产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魏长赟说。

一年来,河海大学与常州近百家企业开展科研合作166项,校企互聘科技人才61人。同时,双方的校地融合发展也取得新进展,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河海大学常州高等研究院相继成立。

河海大学的到来,也将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平台优势引入常州,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打下基础。一年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新增海上智能网信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苛刻环境用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材料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平台,在建水工程安全与水环境治理关键材料创新支撑中心、水风光储多能互补与并网运行科学平台。

加强科创平台引领,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被写进常州市及其金坛区的一系列政策中。在《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当地对引进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重大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研院联合创新中心均明确提出给予资金奖励。

河海大学与常州的双向奔赴,正释放区域科技创新活力、激发科研人才创新动力、涵育产教融合生态,也正为地方产业升级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缔造新动能。常州市市长盛蕾表示,期望河海大学发挥学科与常州产业契合度高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统筹科研平台建设、深化科技创新转化、提升校地合作水平,全方位优化教育链、筑强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才、科技和文化支撑。

责任编辑:何沛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