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10月24日至28日,以“汇聚颗粒大智慧,增强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颗粒大会(CCPT13)在江苏苏州召开。大会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由国际介科学组织和苏州大学等共同协办。
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进展、产业革命趋势和人才成长途径等展开交流。本届大会共计2300余人参会,发布大会报告5个、分会报告1400余个、墙报200余篇。
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和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北川进分别作了题为“可变构颗粒的设计制备和疫苗递送应用”与“Exploring Soft Porous Crystals-Discovery and Future Perspectives”(探索软多孔晶体:发现与未来展望)的大会报告。28日下午,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为宏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钱旭红院士以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丁玉龙分别以“有机光敏剂及过程强化”“新的微纳流动化学与工程”“颗粒多相输运与能源过程强化”为主题作了大会报告,并与参会代表就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互动。
大会同期举办了10个培训班,包括颗粒计算软件培训(一)、颗粒计算软件培训(二)、多相流反应器介尺度模拟与智能化、流态化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臭氧微纳米气泡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上的应用、颗粒物理化生物及毒性表征技术、大气颗粒物分析及动物暴露毒理学技术、工程哲学、工程创新与工程教育、微塑料检测标准宣贯培训以及医药粉体制备与物性表征等。
各分会场和国际论坛交流涉及能源、环境、材料、化工、生物和医学等多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前沿。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2024年度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学奖颁奖典礼”以及颗粒/粉体应用和成果展,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设备、产品、技术及其在能源、环境、材料、化工、生物和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和成果。本届展会共89家单位和部门参加展览。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