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10月24日,在羊城学堂“新时代 新作为”系列讲座第五场上,广东省广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明受邀作《答好“必答题”,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强市》的主题报告。谢明表示,广州市科技系统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盘点资源奠定产业发展胜势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谢明表示,广州在科技创新链条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五个关键环节上都有明显的优势,这为支撑广州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础研究方面,广州在国家战略力量的布局上有了质的突破。2+2+N平台体系的建立,广州实验室、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系列重大平台纷纷落户,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等前沿科技基础设施获国家批复立项。基础研究支出121亿元,居全国第三。
在技术攻关方面,2017年以来,广州陆续有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等6项成果先后入选中国十大科学(科技)进展。广州的全球独角兽榜达24家,总量居全国第四,全球第九。
在成果转化方面,广州近年来更是不断加大变革力度。年初连续出台政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体系。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先行启动区、颠覆性技术创新园等新型成果转化载体陆续启动。2023年,广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550亿元,位列全国第四。
在科技金融方面,今年以来,随着1500亿产投基金、500亿创投母基金、100亿天使母基金的逐步落地,广州着力打造的“基金丛林”已经渐具雏形。同时,早先设立的50亿科创母基金的38支子基金实缴规模已近250亿,充分显示出政府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
在人才支撑方面,2023年,广州新增6位两院院士,创历史之最。“广州不单能吸引人才,也能培养人才。我们通过启航、续航、领航计划,已资助青年博士人才6331人次,近年来自主培育国家杰青72人、国家优青178人。”谢明说。
“守正创新精准‘破题’,就要把全市创新资源优势高效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谢明表示,广州还将认真补齐链条上的不足,让科技创新链更加强韧有力。
四个思路转变谋划破局
花盆可以长出美丽花朵,森林里才能长出参天大树。谢明指出,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取决于整体环境。
“我们要转变工作思路。首先是从部门思维转变为系统思维,科技创新既是统筹全市资源的整体工作,也是链接全部环节的系统工作;从沿袭思维转变为成效思维,打破在旧有基础上增增减减的工作习惯,从传统的财政预算管理到‘零基预算’‘业财联动’,从零开始,根据实效定预算;从项目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从管项目到服务科研人员、科技企业;从保姆思维转变为生态思维,不是只是培育一棵棵树,而是为一片树林营造他们的生长环境。”谢明说。
如何落到实处?谢明表示,广州市科技局将以“四个服务”为目标导向。
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类平台开展技术攻关、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服务产业创新,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建设“创新联合体”体制机制,建立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鼓励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服务成果转化,推动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评估后转化机制,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专业化成果转化机构培育。服务创新生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完善科技投入“补改投”机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有了方略、方向、方法,接下来就要有切实的方案。谢明透露,广州市科技局将在十个主要方向上发力,覆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科技攻坚、企业主体、开放创新、产业融合、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科技金融等方面。其中,既有对全市科创的全盘布局,也有对重点领域的务实深耕。
沿着这十个方向,广州市科技系统将推出一系列硬招实举。谢明透露,广州正在研究各类重大创新平台按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不同方向区分类型,重新梳理建立体系并分类支持。同时,还将围绕重点产业链,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大院大所”协同新模式;通过科技大脑区分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给予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支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将不断探索“先投后股”“补改投”等新模式,探索通过“五个一”(即围绕一个科研团队、遴选一批科技成果、设立一支基金、建设一个园区、配套一个服务专班)打造一批成果就地转化典范。
“在国家赋予广州新的重要定位,有一个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广州的韧性会非常强。把科技创新这关走好,培育出一批强大的企业,形成广州未来的优势产业,广州的城市竞争力、城市实力,还会得到不断的提升。”谢明表示。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