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的芦苇,一眼望不到边”——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

2024-10-27 16:34:2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黄景莲

10月27日,记者在内蒙古积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芦芯板生产线上,一根根来自乌梁素海湖区的芦苇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变成一张张无醛环保板材。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市场行情低迷、加工工艺落后等因素影响,乌梁素海湖区内生长的大量芦苇难以得到有效利用,自然腐烂后严重影响了湖区水质。

如今,这些野生芦苇摇身一变,变成了环保无醛芦苇刨花板,以新的身份走向全国千家万户。这得益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十三五”第三批乌梁素海流域山水工程项目——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的实施。近日,该项目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案例。

转变旧思路,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

金秋时节,漫步在乌梁素海岸边,天空百鸟翔集,湖面芦苇苍翠,湖里鱼翔浅底,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有很多鸟类是在乌梁素海的,还有很多鸟类正在迁徙的途中。”乌梁素海实业公司海区管理大队队长刘文斌指着正在和游客互动的海鸥告诉记者,“乌梁素海属于世界八大鸟类迁徙通道之一的节点,现在生态环境好了,每年尤其是这个季节,有很多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乌梁素海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20世纪90年代初,乌梁素海自然补给水量不断减少,加上农田退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排放等因素,使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一度呈现恶化态势,水质下降为劣Ⅴ类,其中,湖里芦苇也是影响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年因芦苇腐烂沉落后造成强烈的生物促淤,湖水沼泽化进程加快,造成“黄苔”泛滥,鱼类因而缺氧死亡。同时芦苇大面积生长,影响湖区水动力条件,在滞水区域容易形成厌氧、缺氧环境,有机物发酵,湖水发臭,加重水质污染。

为了让祖国北疆的“塞外明珠”重新焕发光彩,从2018年起,巴彦淖尔市改变过去“就山治山、就水治水”的传统做法,确定把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而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正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该项目实现了乌梁素海区域芦苇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在有效缓解芦苇秆和芦苇花腐化后对湖区形成污染的同时,也保证了第二年芦苇的正常生长,同时通过资源化利用产生循环经济,降低湖区水质治理成本。

“经过一系列的治理,现在,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眼下,260多种鸟类在乌梁素海繁衍栖息,乌梁素海再次成为候鸟的天堂。除了鸟类,鱼类种类也在逐年增多。”乌梁素海保护中心生态保护科科长刘雄说。

开创新模式,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治理

“乌梁素海的芦苇,一眼望不到边……”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的这首民歌,真实记录了乌梁素海芦苇的茂盛。

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局乌拉特前旗分局负责人王璞介绍,乌梁素海的芦苇属一年生植物,大面积的芦苇如果未经及时处理收割,就会腐烂在湖里,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大气中的碳排放,还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影响乌梁素海乃至黄河水质的稳定。

面积293平方公里的乌梁素海湖区每年可生产芦苇近10万吨,如何将芦苇资源化利用是当地一直研究的课题。

2018年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启动,总投资50.86亿元。而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是该工程中乌梁素海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子项之一。经过不懈努力,当地在该项目中开创了以财政为杠杆撬动民间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模式,探索出了“用活政策、增强项目自身造血机能、创新金融服务”助力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治理路径。

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由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招商引入内蒙古积葭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3亿,引进社会资本投入1.3亿,同时,公司按照市场价收购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有限公司及周边渔民清理收割的湖区芦苇,通过三方战略合作模式,完成乌梁素海地区当年所产全部芦苇的资源化利用。

该项目2023年10月投产,产品陆续发往新疆、辽宁、山东等地。据该公司董事长张丙坤介绍,无醛芦芯板生产线,可年产15万立方米无醛芦芯板,每年可消耗乌梁素海芦苇8万吨,周边500公里内的芦苇也可全部消耗掉。

为充分发挥科技对芦苇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当地依托中国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及亚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芦苇绿色家居材料产学研联盟”,不仅研究解决了芦苇加工机械的技术难题,项目自主研发的芦苇刨花板及其制备方法、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系统、芦苇刨花板等还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1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4项以及软件著作权5项,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实施好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

灿烂的阳光洒在波光潋滟的乌梁素海上,湖光与四周的沙漠、平原、山脉、草原组成了一个山水林田湖草沙共融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靓丽风景。

“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的实施,在对抑制芦苇等水生植物继续蔓延、减缓沼泽化进程、减轻内源性污染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了湖泊水流条件和净化功能、改善了湖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态,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乌梁素海入黄河水质,保护黄河水生态安全。”刘雄说,“目前,湖区整体水质已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局部区域水质达到Ⅳ类标准。2023年12月,乌梁素海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内蒙古唯一入选的湿地”。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以减少30万到50万立方的森林采伐,少使用煤炭3000吨,能够减少碳排放量24万吨左右,直接解决150人就业,间接安排至少200人。”张丙坤说。

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的实施,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了当地苇农和苇场企业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额3亿元,同时增加当地芦苇销售收入6000万元以上,能够有效带动当地交通运输、化工、包装、服务等行业发展,预计每年创造产值超亿元,可向社会提供150个直接就业岗位,同时创造大量间接就业机会。”张丙坤介绍道。今年1—7月,该公司累计生产无醛芦芯板52898立方米,消耗芦苇63337吨,产值达7808.92万元,带动就业148人,纳税80万元。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