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重庆铜梁:打造储能一小时锂电“供应链圈”

2024-09-28 20:26:1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实习记者 王姗姗

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关键节点的铜梁,10平方公里储能产业园基本建成,新型储能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60%,川渝配套率约70%,初步构建起储能一小时锂电“供应链圈”。

9月27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采访团来到重庆市铜梁区。该区正积极拓展新型储能产业链,大力培育新型储能产业园,加快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示范区。

龙头引领 构建新型储能产业链

“截至今年8月,全区新型储能规上企业实现产值48.2亿元、增长56.5%。”铜梁区发改委主任张勇介绍,新型储能产业被工信部认定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区现有新型储能规上企业13家。

宽敞明亮的厂房、全封闭自动化车间、六轴机器人精准操控、物流小车自动穿行……记者在海辰储能重庆基地看到,一件件储能电芯在这里有序生产下线。作为落户重庆的首个锂电储能整装项目,海辰储能重庆基地创造了百亿级工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次年投产的“铜梁速度”。项目一期一阶段于2023年12月建成投产,全面达产后,将成为西南地区单体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工厂,引领带动重庆市加快形成2000亿级新型储能特色产业集群。

在铜梁高新区大庙组团,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金汇能新材料公司正在进行最后的完善,10月底将点火全面开工,12月达产,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达产后产值将达到30-50亿元。

铜梁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喻道萍介绍,铜梁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新型储能产业园,主要就是围绕海辰储能来建立产业链。该区引进正负极材料、铝箔、隔膜、结构件、储能系统等上下游项目11个、总投资200亿元。其中,年产负极材料5万吨的科达项目建成投产,年产负极材料10万吨的金汇能项目即将投产,年产25亿平方米隔膜的厚生项目、年产6万吨铝箔的兴恒项目平场工程加快推进,构建起一小时锂电“供应链圈”,千亿级储能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丰富场景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储能应用场景之一,在玉泉“光储充检换”一体站,一辆大型重卡车正在进行全自动换电。

铜梁玉泉“光储充检换”一体站集光伏发电、电能储存、汽车充电、电池检测、自动换电五大功能于一体,是铜梁区联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海辰储能打造的重庆首座一体化综合站。该站充分利用车棚顶、屋顶、闲置空地,铺设有728块光伏板,在日照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光伏区每天发电3000千瓦时,可满足60台(次)小型电车充电需求,富余电量可上网、存储。

一体站运维工作人员张佳介绍,在这里一体站打造电动汽车电池检测和换电站,为小型家用车和大型重卡车提供H0和H3全自动换电服务,5分钟即可完成。

为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铜梁围绕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领域,打造“新能源+储能”“分布式能源+储能”、农村微电网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已建成投用储能应用场景25个。

为更好地助推产业发展,铜梁还搭建新型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硅基负极材料研究院等重大研发平台;与重庆大学、海辰储能共同建设新型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确定首批技术攻关项目,赋能储能产业高质高速发展。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