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力媛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9月24日,以“工业文明·中国力量”为主题的工业文明国际论坛在上海浦东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次从工业文明角度展开对话、搭建高端国际交流平台,将为寻找全球工业发展新路径、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解决方案。
论坛开幕式上发布了《工业文明国际论坛上海宣言》。宣言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同时特别提及了工业博物馆和工业文化在传承和弘扬工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为全世界提供丰富工业产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工业精神,为全球工业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中国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瞩目。论坛发布的《“中国工业:绿智共赢全球新形象”——新时代工业文明国际形象传播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成为国际社会有关工业报道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达到121万多次。
当前,世界各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谋求合作共赢的愿望更加强烈,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将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为世界各国提供互利共赢的合作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紧紧围绕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持续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开放合作,推动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为全球工业发展、提升人类福祉贡献中国力量。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表示:“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各国以其独特智慧贡献于工业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工业化。我们赞赏中国的全球文明倡议,并支持其项目和方案。当前,我们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关键时期,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是确保人类和地球繁荣的关键要素”。
据悉,上海作为我国近代工业发祥地,当前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战略,积极塑造工业形象,弘扬工业精神。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介绍,探索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上海范式”正在形成,目前上海已经认定了30家工业遗产,并在原江南制造总局旧址筹建上海工业博物馆,展示上海工业文明历程、辉煌成就和美好未来。此外,上海将以“上海制造”激发工业旅游发展活力,支持重点工业企业挖掘工业旅游资源潜力,强化工业文化研学教育功能。
论坛还将举办“时空变奏: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解码未来:全球数智趋势”“鉴往知来:上海工业博物馆的传承和创新”三大前瞻性专题论坛,分别就共创全球汽车产业新时代新文明、数智时代对产业生态和未来文明的挑战和趋势,以及工业博物馆建设在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等话题开展深度交流碰撞,以期洞悉全球工业文明未来趋势,绘制前瞻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