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薛岩
9月20日,随着G6358次列车驶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交通接驳功能最齐全的综合高铁枢纽——新建汕头站一期站房正式启用。
铁路站房是铁路网重要的配套设施,既承担着客流集散地功能,也是铁路的门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铁路站房一般以规模小、功能简单、设计单一化为特征。但进入21世纪,中国铁路站房设计理念、方法悄然转变,在功能布局、建筑风格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如今,现代化科技与人文理念的注入又对站房设计提出新要求。如何打造出兼具功能、环保、美观、舒适等元素于一身的高品质高铁站房,这显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难题。
走进新建汕头站候车大厅,记者看到,16根“榕树状”造型柱擎起整个多曲面天花造型,宛如连绵起伏的波浪,让人赏心悦目。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设”)汕头站装修技术负责人许斌说,这些枝杈和柱身共同受力,可支撑起8000吨的钢屋盖。
为了构建这一强大的受力体系,项目团队研发出了全国首例建构一体化蒙皮安装技术。
“3毫米厚薄不锈钢板蒙皮板拼缝处理是施工难点。”许斌介绍,蒙皮结构板采用分块拼接工艺,项目团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精准定位每根杆件及蒙皮位置关系,实现蒙皮结构精度控制的同时,确保高效施工。同时,钢柱和屋面的钢结构桁架纵横相连,不仅可以参与整体结构受力,还兼具装饰与美观功能,呈现出了“榕树”造型的蓬勃姿态。
海丝腾飞,潮立汕头。此次设计,新建汕头站房汲取了海洋文化、潮汕民俗以及岭南建筑等文化元素。车站外,幕墙四周设置了22根弧形立柱,撑起海浪状檐口吊顶。远远望去,“海潮奔涌”尽收眼底。
候车室内,帆船、海浪、厝角头等“潮”味风格随处可见。“检票时,旅客要穿过‘红头船’造型的检票口,这传递出了潮汕人民‘出则搏海逐浪,入则河清海晏’的海洋文化精神。”许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据了解,新建汕头站是广梅汕铁路、漳汕高铁、梅汕高铁、甬广高铁等多条线路交会点。一期站房启用初期,铁路部门计划日均开行动车组列车37对,主要开往广州、深圳、香港西九龙、武汉、张家界西、桂林北等方向。
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高铁站房建设的关键技术也在迭代升级,为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重要贡献。期间,一些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也应运而生。
作为中国高铁站城融合4.0时代的标志性工程,由中铁建设承建的新建厦门北站是国内首条跨海高铁,全线施工难度较大。
在建筑设计上,延续了既有厦门北站闽南建筑聚落特点,新建厦门北站屋顶采用双曲波浪结构。“其难点在于展现整体双曲面吊顶造型特征。”新建厦门北站相关技术负责人说。
为了确保吊顶各点位,各环节的准确性,项目组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和智能全站仪,利用BIM空间建模,模拟施工过程,使用激光投射定位7000余个控制点,确保精准拼接,控制安装误差不超过1毫米。
“这一成果创下了全国在施高铁站房公共空间吊顶弧长和高差两项纪录。不仅如此,上述技术创新还被总结形成论文2篇,专利2项。”新建厦门北站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
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践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中铁建设装饰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艳立表示,中铁建设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依托高铁站房建设,边施工边总结边创新,不断提升铁路建设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