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15万,有无出价?15万第一次,15万第二次,15万第三次!成交,恭喜99号!”
9月20日,在宁夏第二届科技成果竞拍会上,这样的好消息接连传来。27项科技成果成功拍出23项,成交价总额434万元,溢价率达14.4%。
衡量科技创新成果的好与坏,关键要看是否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助力更多成果走出“深闺”,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宁夏科技厅、党委人才办、农林科学院联合主办了这场竞拍会。
“针对牛羊球虫病高发群发、失治误治、群防群控难、防控过度西医化及耐药、药残风险高等问题,我们创制了这款新兽药,打破了该病防控唯一进口药物妥曲珠利的垄断地位,在改善牛羊腹泻症状和提高健康指标方面优势明显……”
第七位登场的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黎玉琼,作为成果首位完成人,代表团队抛出“橄榄枝”。
这项名为“犊牛与羔羊腹泻病新中兽药开发”的成果,现已完成临床前研究,达到临床批件阶段,起拍价120万元,加价幅度1万元。该成果最终以130万元成交,也是本次竞拍会的“标王”。出人意料的是,买受人杨彦平来自陕西,是西安雨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杨彦平告诉记者,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兽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了覆盖产品立项、药学研究、药理研究、临床研究和注册代理的一站式兽药研发平台,上游对接科研院所创新成果,下游对接兽药生产企业技术需求,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探索和落地。
“黎老师团队的这个项目,我们前期跟企业做过试用,效果很不错,所以一定要把它拍下。”杨彦平说。他透露,公司已在下游落实温氏大华农、山东大禹等兽药生产企业,要推动好成果开枝散叶。
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基于炭气联产的生物炭制备装置、数控内珩齿机电传动珩轮架、冬小麦新品种“宁冬22号”、一种枸杞子药材中类胡萝卜素类成分快速检测方法等成果悉数亮相。它们来自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4家科研单位,涵盖农作物、药物开发、机电等多个领域。
既要给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台唱戏,又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成功率。现场,中国银行宁夏分行还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推介了“成果转化贷”金融产品,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以及其他涉农组织提供金融支持。
“说实话,我感觉比较震撼。”杨彦平坦言,“都说西安是西北地区的‘桥头堡’,这次来银川参加活动,我深切感受到宁夏有很多特色优势产业,政府也非常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相较以往,这届竞拍会呈现出参与单位多、成果领域广的特点,区内主要高校科研单位都积极进行了参与。据悉,在2023年宁夏首次科技成果竞拍会和科技成果评价沙龙会上,只有宁夏农林科学院一家单位携22项农业科技成果参加,最终与企业牵手18项,成交价总额306.2万元。
“这也反映出科技成果竞拍活动通过探索实践,正逐步被科研人员认可,成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助推器。”宁夏科技厅成果转化与科技金融处负责人成蕾认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宁夏企业对科研成果有需求,却苦于无处寻找合适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而科研院所投入了大量精力研发,却找不到合作企业让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提及这一现状,成蕾说:“希望以拍卖会这类形式,能够解决企业在技术方面的需求,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进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地方产业联动发展。”
“下一步,我厅将联合区内高校院所分领域组织成果竞拍活动,将其打造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化‘交易所’,让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车间,积极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蓄势赋能。”宁夏科技厅副厅长陈放表示。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