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21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
30多年来
中国载人航天
沿着“三步走”的战略规划
昂扬向前
01
发射载人飞船
开展空间应用试验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
搭载着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首次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塔架上
出征太空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升空,图片源自@央视网)
▼
飞翔!飞翔!
正常!正常!
火箭飞行过程中
大厅也首次收到了来自大西洋的报告声
就在这之前
执行测控任务的远望3号测量船
首次闯过好望角
(远望3号首过“好望角”,船员在“首过好望角,迈入新世纪”横幅上签名留念,图片源自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
在太空飞行21小时后
神舟一号返回舱成功降落在
预定的着陆场
一同带回的
还有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这面旗也被交到了
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手中
(1999年12月19-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图片源自@VCG)
▼
2001年1月10日
安置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和假人的
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发射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三个舱段组成
这也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片源自@人民网智作平台)
▼
2002年
神舟专属座驾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有了响亮的专属名字“神箭”
神舟三号与神舟四号先后发射
航天员的逃逸和应急救生系统
全系统的合演
也已经臻于完美
(“神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吊装,摄影秦宪安)
▼
2003年
“非典”疫情暴发
然而疫情并没有阻挡中国载人航天的脚步
2003年10月15日9时
长征二号F火箭再次点火
载着神舟五号与杨利伟
向太空进发
(杨利伟进入太空时的自拍,图片源自中国航天员中心)
▼
2003年10月16日6点23分
飞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
当杨利伟从返回舱中走出的那一刻
全国人民为之沸腾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中国也正式成为全球第三个
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五号着陆后杨利伟出舱,图片源自@央视网)
▼
2005年10月12日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
踏雪出征
搭乘神舟六号进入太空
(神舟六号乘组踏雪出征,图片源自中国航天员中心)
▼
当飞行至第3天
费俊龙大胆地在座椅上
一连做了4个“前滚翻”
“前滚翻”的成功
也证明我们多舱段飞船的姿态
控制稳定性良好
(费俊龙向地面工作人员展示“前滚翻”)
▼
神舟六号
实现了多人多天成功巡天
至此
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步任务目标
圆满实现
02
突破出舱、交会对接关键技术
发射空间实验室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航天员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出征太空
他们在飞行期间
完成1000多项规定动作
(神舟七号乘组,摄影王泗江)
▼
2008年9月27日
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
完成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
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如今听来
依然让人热血沸腾、自豪感爆棚
(150秒回顾神舟七号出舱热血瞬间)
▼
2011年9月29日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
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随后的11月1日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
也成功升空
(天宫一号发射使用了长征二号F改进型火箭,摄影宿东)
▼
2011年11月3日凌晨
神舟八号进入轨道
它与天宫一号的距离
从1000米到100米
从100米到1米
从1米到几厘米...
最终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完美合体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图片源自@央视网)
▼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号搭载景海鹏、刘旺、刘洋
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2012年6月9日,北京航天城欢送执行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赴发射场仪式,摄影:王泗江)
▼
2012年6月18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
实现载人状态下的自动交会对接
之后又与天宫一号分离
6月24日
航天员刘旺操控飞船
实现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这也意味着中国完整掌握了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图片源自中国航天员中心)
▼
到了2013年
神舟十号升空
再次与天宫一号对接
成熟的技术让中国航天人更加自信
2013年6月20日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开展了首次实时“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西安一所中学的学生正在观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海报设计:唐巍)
▼
(2013年06月26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四子王旗着陆场返回出舱,摄影:徐部)
▼
2016年9月15日中秋夜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
随后的10月16日
神舟十一号
同样从大漠深处出征太空
(2016年9月15日待发的天宫二号,摄影李玉建)
▼
2016年10月19日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
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
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后
两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
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
新纪录
(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图片源自@央视网)
▼
为了实现航天员更长时间的驻留
以及维持未来空间站的长时间运行
除了“运人”的神舟飞船外
我们还需要负责载货的“太空货车”
即天舟飞船
(2017年4月17日,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一号转运途中,摄影陈涛)
▼
2017年4月20日
天舟一号在新建成的文昌航天发射场
成功发射
4月22日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成功
开始多次向后者补给燃料
(天舟一号发射现场,与海岸同框,图片来源@VCG)
▼
同年10月
天舟一号在地面控制下
从300多公里高度的轨道逐渐下降
并向地球接近
最终进入大气层烧毁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完成
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三步走”规划“第二步”的实现
也将中国载人航天推进至
空间站时代
03
建造中国空间站
2020年5月5日18时00分
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约488秒后
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
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第三步”任务序幕
(长征五号B成功首飞喜报,制作@我们的太空)
▼
5月8日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
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这也标志着
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着陆于东风着陆场,摄影汪江波)
▼
2021年4月29日
“天和”核心舱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中国空间站
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天和”核心舱宣传片,视频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
之后
你我一起见证
中国空间站建成
并长期在轨
(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的神舟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十七号、十八号乘组,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网)
▼
(中国空间站建成构想图,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网)
▼
此刻
神舟十八号乘组
仍在中国空间站忙碌着
我们坚信中国航天事业
将继续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
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
拓展人类文明边界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天
我们致敬每一位托举伟大事业的你
我们也祝福
中国载人航天
朝着更深远的星辰大海
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