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团队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约4.66亿年前,当地球与一颗小行星擦肩而过时,地球的引力撕碎了小行星,产生的碎片可能在地球赤道之上形成了一个类似土星环的光环。这个环或许存在了数千万年,并对地球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杂志。
该团队在世界各地发现了21个形成于4.66亿年前奥陶纪撞击高峰时期的陨石坑遗址。这些陨石坑可能是该环内较大的星体碎片被拉出轨道,撞击地球而形成。而且,考虑到板块构造引起的大陆漂移,这些陨石坑当时都位于地球赤道附近。该团队还在许多形成于同一时期并曾经靠近赤道的石灰岩矿床中,找到了同样的陨石特征。
此外,团队经过精密计算得出,如果所有这些陨石坑都由互不相关的随机撞击造成,那么它们位于赤道附近的可能性仅为2500万分之一。
对于神秘环的形成,团队认为,这可能是一颗直径超过12公里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太近时,被地球的强大引力撕裂,产生的无数碎片最终形成了这个环。他们推测,这个环产生的阴影遮挡了阳光,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冷,甚至让地球在过去5亿年中经历了最寒冷的时期。
不过,瑞典隆德大学科学家比格尔·施密茨对该研究持谨慎态度。他表示,现有数据还不足以证明地球确实曾有一个环。为检验这一假设,他建议在该团队发现的陨石坑及附近类似年龄的沉积物中,寻找小行星碎片,以作为确凿证据。